《常见金属加工工艺》课件.ppt
常见金属加工工艺金属加工工艺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它通过各种方法改变金属材料的形状、尺寸和性能,使其满足特定的工程需求。本课程将全面介绍现代金属加工技术,从基础原理到先进工艺,涵盖切削、成型、连接等多种工艺类型。
金属加工概述1远古时期金属加工可追溯到人类文明早期,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标志着金属加工技术的重要突破。古代匠人通过锻打、铸造等方式制作工具和武器。2工业革命18世纪工业革命带来蒸汽动力和机械设备,金属加工技术实现了从手工到机械化的转变。铣床、车床等机床的发明极大提高了加工效率。3现代制造数控技术的出现使金属加工进入精密化、自动化阶段。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系统实现了从设计到生产的无缝衔接。4智能制造
金属加工的基本原理金属物理特性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金属光泽,这些特性源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金属原子外层电子较少且容易失去,形成自由电子云,使金属呈现出独特的物理特性。金属的机械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和塑性,直接影响加工性能和最终产品质量。不同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差异较大,如铁基合金强度高而铝合金轻便。塑性变形原理金属加工的核心是利用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当外力超过金属的屈服强度时,金属晶体结构中的位错开始移动,导致永久变形而不破坏材料整体性。塑性变形过程中,金属内部晶粒会发生滑移、旋转和再结晶,这些微观变化直接影响加工后金属的强度、硬度等性能。加工硬化是塑性变形的重要现象,使金属强度提高而塑性降低。
金属加工技术的分类热加工技术在高温下进行的金属加工工艺,如热锻、热轧、铸造等。温度通常高于金属的再结晶温度,利用金属在高温下塑性好的特点,减小变形抗力,提高材料流动性。冷加工技术在室温或稍高温度下进行的加工,如冷轧、冷拔、冲压等。冷加工可获得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但会产生加工硬化现象,增加材料强度。精密加工技术以高精度、高表面质量为目标的加工技术,如精密磨削、超精密切削、电加工等。这类技术可实现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加工精度,满足高端产品需求。
金属加工的基本要求加工精度标准加工精度是指加工表面的实际尺寸与理论尺寸的符合程度,通常以公差等级表示。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精度要求不同,如航空航天零件通常要求IT6-IT7级精度,而普通机械零件可能只需IT8-IT10级。精度控制是金属加工质量管理的核心指标。表面质量控制表面质量包括表面粗糙度、表面完整性和表面形状精度等方面。表面粗糙度通常用Ra值表示,值越小表面越光滑。高质量的表面处理不仅影响产品外观,更直接关系到零件的摩擦性能、疲劳寿命和耐腐蚀性。生产效率与成本平衡金属加工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考虑生产效率和成本因素。合理选择加工工艺、优化加工参数、降低材料消耗是实现高效低成本生产的关键。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但需要权衡设备投入成本。
切削加工基础切削工具切削刀具材料和结构设计切削参数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切削力学剪切变形与切屑形成机制切削热效应热量产生与分布规律冷却润滑冷却液类型与应用方式切削加工是通过刀具将多余的金属材料以切屑形式去除,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切削过程中,材料在刀具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形成切屑并从工件表面分离。切削加工是最常用的金属成形方法,具有加工精度高、适应性强的特点。切削加工中,刀具几何参数直接影响加工质量和效率。前角决定切削锐利程度,后角影响刀具与工件的摩擦,刃倾角影响切屑流向和散热性能。合理选择切削参数对提高生产效率、延长刀具寿命和保证加工质量至关重要。
车削加工技术车削工具系统车刀、刀架与刀具材料工艺参数选择切削速度、进给量与切深设定工件装夹方式卡盘、顶尖与特种夹具自动化编程数控程序与智能加工车削是利用车床对旋转的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工艺方法,主要用于加工轴类、盘类和套类零件。在车削过程中,工件旋转作为主运动,刀具进给作为辅助运动,二者复合形成切削运动。车削加工效率高、适应性强,是机械制造中最基础的加工方法之一。现代车削技术已从传统手动车床发展到高精度数控车床,加工精度可达微米级。车削可加工各种材料,包括碳钢、不锈钢、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针对不同材料,需选择适当的刀具材料和几何参数。对于硬质合金刀具,适用于加工铸铁和钢材;对于金刚石刀具,则适用于加工铝合金和铜合金等有色金属。
铣削加工技术铣削原理铣削是利用旋转的多刃铣刀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铣刀在旋转过程中,各个刀齿依次切入并切出工件,形成间歇性切削。这种加工方式使单个刀齿承受的切削力和热量周期性变化,有利于刀具散热和延长寿命。铣刀种类根据加工需求,铣刀可分为端铣刀、立铣刀、球头铣刀、面铣刀等多种类型。端铣刀适用于加工平面和台阶;立铣刀适合加工槽和侧面;球头铣刀主要用于曲面加工;面铣刀则适用于大面积平面加工,效率较高。铣削策略根据铣刀与工件的相对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