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投资项目管理师考试题库【基础题】.docx

发布:2025-04-09约2.94万字共8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5年投资项目管理师考试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

1、建设项目总承包的方式不包括()。

A.设计

B.采购

C.施工总承包

D.安装

【答案】:D

2、()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

A.安全第一

B.质量第一

C.预防为主

D.诚信为本

【答案】:A

3、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法亦称资源集约度产业分类法,其产业类型不包括()。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资本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答案】:A

4、在经济分析中,如果经济净现值(),说明建设项目可以达到符合社会折现率要求的效率水平,认为该项目从经济资源配置的角度可以被接受。

A.近似于0

B.等于或大于0

C.等于或小于0

D.小于0

【答案】:B

5、信息分类体系必须考虑到不同建设项目参与方所应用的编码体系的情况,建设项目信息分类体系应能满足不同项目参与方高效信息交换的需要。体现出投资建设项目信息分类的()原则。

A.稳定性

B.可扩展性

C.兼容性

D.逻辑性

【答案】:C

6、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的基本方针是()。

A.改善环境

B.制度约束

C.预防为主

D.技术管理

【答案】:C

7、()的主要投资对象是资本市场上的上市股票与债券,货币市场上的短期票据与银行同业拆借,以及金融期货、黄金、期权交易、不动产等。

A.创业投资基金

B.证券投资基金

C.产业投资基金

D.金融投资基金

【答案】:B

8、()指在建设项目筹资经济活动中,债权人为保障债权如期实现,可能需要由施工建筑商对完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做出保证担保。

A.施工方保证

B.政府保证

C.保险保证

D.第三方保证

【答案】:A

9、根据国家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增长10%以上的,经批准,允许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抵扣当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A.50%

B.35%

C.25%

D.15%

【答案】:A

10、下列不属于工程风险特征的是()。

A.风险损失的严重性

B.风险事件的突发性

C.风险因素的大量性

D.风险防范的多元性

【答案】:B

11、由于建设项目具有()的特点,项目产品的完成是渐进的,一旦失去控制就很难挽回,或者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对建设项目目标的动态控制尤其重要。

A.合同性

B.单一性

C.一次性

D.循环性

【答案】:C

12、下列对股价有限公司的说法,有误的是()。

A.股价有限公司应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

B.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万元

C.股份公司的董事会,其成员为5~19人

D.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

【答案】:B

13、国内债务融资方式中,()适用于资金需求大,有偿债能力的建设项目。

A.银团贷款

B.债券融资

C.银行贷款

D.中期票据融资

【答案】:A

14、从界面管理的角度来说,对待纵向方面的问题应采取等级弱化的原则,即采取措施(),实行一体化管理。

A.消除等级隔阂

B.消除界面界线

C.淡化等级隔阂

D.淡化界面界线

【答案】:A

15、建设项目业主可以在招标文件中发出要求,指定要求()形式。

A.合作体

B.联合体

C.协作体

D.独立体

【答案】:D

16、经济运行是指各种()利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的过程。

A.经济主体

B.经济客体

C.市场经济

D.国民经济

【答案】:A

17、财政的主要职责是()。

A.收入分配

B.引导资源的流向

C.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D.配置资源

【答案】:C

18、我国新的鼓励外商投资政策规定,外国企业向我国境内转让技术,可以免征()。

A.进口关税

B.营业税

C.增值税

D.进口环节税

【答案】:B

19、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耕地面积只占全世界耕地面积的(),人均林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属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

A.9.5%,30%

B.9.5%,40%

C.5.9%,30%

D.5.9%,40%

【答案】:A

20、关于规划宏观性要坚持的几点,表述不正确的是()。

A.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坚持发展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B.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运行的基础作用和推动作用,同时注重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指导市场,调控市场,提高发展的时代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C.为实施规划选择的政策是配套的宏观政策体系,并根据当时形势选择政策目标、政策手段的搭配和组合

D.为促进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注重保持对宏观经济总量起重大影响作用的经济因素协调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