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个人名下车辆融资协议.docx

发布:2025-04-14约3.4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个人名下车辆融资协议

编号:__________

甲方(融资方):张三,男,身份证号码:123456789012345678,住址:XX省XX市XX区XX街道XX号。

乙方(出借方):李四,男,身份证号码:123456789012345678,住址:XX省XX市XX区XX街道XX号。

鉴于甲方拥有一辆车牌号为XXXXX的个人名下车辆,现因资金需求,甲方愿意将该车作为抵押物,向乙方申请融资;乙方同意按照本协议的约定,向甲方提供融资。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经双方友好协商,特订立本协议。

本协议的目的是甲方通过抵押其个人名下车辆,向乙方申请融资,乙方同意提供融资,并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

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甲方责任和义务:

1.甲方应保证车辆为本人所有,且无任何权属争议,车辆登记在甲方名下。

2.甲方应确保车辆在融资期间保持良好的车况,并承担车辆日常维护、保险、税费等费用。

3.甲方应按照协议约定的期限和金额向乙方支付融资款项的本金及利息。

4.甲方应按照协议约定,在乙方要求时,提供车辆的相关证明文件。

5.甲方应在本协议到期或乙方提前终止协议时,无条件将车辆返还给乙方。

6.甲方应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将车辆用于非法用途。

乙方责任和义务:

1.乙方应按照协议约定的期限和金额向甲方提供融资款项。

2.乙方应在本协议约定的期限内,对甲方提供融资服务,不得无故拒绝。

3.乙方应确保融资款项的合法合规使用,不得用于非法用途。

4.乙方应在本协议约定的期限内,对甲方车辆进行抵押登记,确保抵押权合法有效。

5.乙方应在本协议约定的期限内,对甲方车辆进行监管,确保车辆安全。

6.乙方应在本协议约定的期限内,按照协议约定,对甲方车辆进行评估,确保抵押物价值。

7.乙方应在本协议到期或甲方提前偿还全部融资款项时,解除抵押登记,归还甲方车辆。

双方权利:

1.甲方享有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使用融资款项的权利。

2.甲方享有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按照协议约定支付融资款项的权利。

3.乙方享有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向甲方提供融资款项的权利。

4.乙方享有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对甲方车辆进行监管的权利。

5.乙方享有在协议约定的期限内,对甲方车辆进行评估的权利。

双方义务:

1.甲方有义务按照协议约定,使用融资款项。

2.甲方有义务按照协议约定,支付融资款项的本金及利息。

3.乙方有义务按照协议约定,提供融资款项。

4.乙方有义务按照协议约定,对甲方车辆进行监管。

5.乙方有义务按照协议约定,对甲方车辆进行评估。

合同金额与支付方式:

本融资协议的总金额为人民币壹拾万元整(¥100,000.00),以下简称“融资额”。

支付方式如下:

1.甲方应在签订本协议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支付人民币伍万元整(¥50,000.00)作为首期融资款。

2.剩余的融资额人民币伍万元整(¥50,000.00)将在车辆抵押登记手续办理完毕且乙方确认收到首期融资款后五个工作日内,由乙方一次性支付给甲方。

3.融资款支付方式为银行转账,甲方应在乙方指定账户中完成支付,并在支付后及时将支付凭证传真或扫描件发送至乙方指定联系人。

4.甲方在支付融资款时,应确保资金来源合法合规,不得使用非法资金。

5.乙方收到融资款后,应出具相应的收款凭证,并在收到款项后及时通知甲方。

6.在本协议有效期内,若因任何原因导致甲方未按约定支付融资款,乙方有权暂停或终止融资服务,并要求甲方立即支付逾期款项及相应的滞纳金。

7.若本协议因任何原因终止,乙方应将剩余的融资款无息退还给甲方。

8.本协议约定的所有金额均以人民币计算,如因汇率变动或其他原因导致实际支付金额与协议金额存在差异,以实际支付金额为准。

9.任何因支付产生的额外费用,如手续费、汇兑损失等,均由甲方自行承担。

违约与争议解决机制:

一、违约责任

1.甲方违约:

a.甲方未能按照协议约定支付融资款的,每逾期一日,应向乙方支付融资款本金0.5%的违约金。

b.甲方未按约定使用融资款项,或使用非法资金,乙方有权要求甲方立即返还融资款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c.甲方未按时偿还融资款项,乙方有权提前终止协议,并要求甲方立即偿还全部融资款及违约金。

2.乙方违约:

a.乙方未能按照协议约定提供融资款的,每逾期一日,应向甲方支付融资款本金0.5%的违约金。

b.乙方未履行监管责任,导致甲方车辆损失,乙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c.乙方未按时解除抵押登记,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承担相应责任。

二、争议解决

1.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的争议,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若双方同意通过仲裁解决争议,应将争议提交至双方约定的仲裁委员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