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试题汇编与解析.docx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试题汇编与解析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诗歌赏析
要求:从以下六首古诗词中,各选一首进行赏析,包括对诗歌内容、情感、意象和艺术手法的解读。
1.杜甫《登高》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李清照《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6.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二、诗歌默写
要求:根据提示,完整默写出下列古诗词中的句子。
1.杜甫《登高》中的句子:“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
2.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句子:“___________,欲穷千里目。”
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将进酒》中的句子:“君不见,___________。”
5.李清照《如梦令》中的句子:“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
6.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句比较
要求:比较以下四句诗,分析它们在内容和表达上的异同。
1.杜甫《登高》中的句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句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句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4.李白《将进酒》中的句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请从以下角度分析:
(1)内容上,这四句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景象?
(2)表达上,这四句诗各有什么特点?
(3)这四句诗之间有什么关联?
四、古诗词文化常识
要求:判断以下关于古诗词的文化常识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写“√”,错误的写“×”。
1.古代诗歌分为诗、词、曲、赋四种体裁。()
2.“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审美观念。()
3.唐诗宋词是古代诗歌的两个高峰时期。()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5.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6.苏轼的词风豪放,善于运用典故。()
7.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为主,情感细腻。()
8.《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诗词众多。()
9.“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形容诗歌和绘画相互融合的一种艺术手法。()
10.“诗言志,歌咏言”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审美观念。()
五、诗歌创作手法
要求:分析以下诗歌中的创作手法,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1.杜甫《春望》中的创作手法及其作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创作手法及其作用: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创作手法及其作用: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李白《将进酒》中的创作手法及其作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李清照《如梦令》中的创作手法及其作用: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6.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创作手法及其作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六、诗歌鉴赏技巧
要求:从以下角度对下列诗歌进行鉴赏:
1.杜甫《春望》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2.王之涣《登鹳雀楼》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4.李白《将进酒》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5.李清照《如梦令》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6.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诗歌赏析
1.杜甫《登高》赏析:
解析:本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沦陷和个人悲愤的情感。首句“登高壮观天地间”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第二句“大江茫茫去不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后两句“黄云万里动风色,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