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5届高考名篇名句默写模考题练习(共九组,附参考答案).doc
PAGE1
PAGE0
高考语文名篇名句默写模考题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
01
(2025·重庆·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2)古人笔下那些令人心动的遇见,常不受时间或空间的限制,而注重情感心灵的相通,如“??,??”经典诗句就是如此。
(3)古人对于历史事件的评价往往莫衷一是。如司马迁认为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是“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而苏洵在《六国论》中则认为“?,?”。
02
(2025·浙江·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知名博主李子柒的视频中常能看到她生火做饭,与奶奶一起在饭桌前分享四季美食的画面,令人歆羡。而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却用“??,??”表达家中没有这样的福分,很早就分开吃饭,且各自为家。
(2)黄庭坚《登快阁》中的“??,??”两句,道出了诗人希望弃官归隐,追求自在生活的心声。
(3)叠词用得好,可将自然景色描绘得生动形象。古诗词中常运用叠词产生这种效果,例如“??,??”。
03
(2025·河南南阳·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一句化用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意,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元夕之夜焰火乍放的瑰丽景象,而用“???”一句写出了车水马龙、人潮拥挤的观灯盛况。
(2)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而北望故都,又“???”,视线常被遮断。
(3)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写《史记》的目的是“???,???”,最终成就“一家之言”。
04
(2025·江苏·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校组织参观历史博物馆,当解说员说到“没有忧患意识的国家,随时都有灭亡的危险”时,小刚深有感触,即刻想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两句话。
(2)小明在演讲中引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两句,启示同学们无论面对多少阻隔,都要按既定方向前进,不应逆转。
(3)唐宋诗词中常用典故收尾,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如“,”。
05
(2025·辽宁·模拟预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别人比自己好就嫉妒,别人不如自己就看不起,个别同学的表现引起王老师的注意。他引用《论语·里仁》中的“??,??”,引导同学们要学会在与别人相处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2)小王航拍了南京长江的美景后,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两句给视频配上文字,突出金陵一带山水的壮丽与开阔高远的意境。
(3)古代诗歌中,有许多直接或间接描绘战争惨烈场面的名句,比如“??,??”,使人惊心动魄。
(二)
01
(2025·广东江门·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与老聃所说的“良才善用,能者居之”的意思相近。
(2)小明与朋友去郊外游玩,遇到一处紫荆花林,落英满地,煞是好看。小明不禁冲口而出“?,?”。朋友失声大笑:“《客至》的意境并不在此。”
(3)“瑟”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古典诗词常用的意象,很多诗人喜欢用它来表情达意,如“?,?”。
02
(2025·全国·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认为屈原作《离骚》的一个原因可能是“自怨生”,而导致屈原怨愤的直接原因是他“?,?”。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收束了对赤壁美景的描写;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王安石用“?”收束了对金陵秋景的描写。
(3)工农大路“陆羽茶楼”装修后重新开业,只要能说出带有“茶”字的诗句,就能免费品茶,于是小美吟诵出“?,”。
03
清明节,是一个感悟生命的时刻。在这个时节,我们可以通过书写诗句或祝福语来表达自己的心声。无论是缅怀先人,还是珍爱生活,诗意的表达都能让我们的情感更加真挚。愿我们在清明节的活动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珍惜当下的生活,让这个节日充满温暖与希望。
(2025·山东泰安·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将进酒》中以“???,??”两句表现了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
(2)《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词句是:“,。”
(3)古诗文对“烟”字情有独钟,比如常用“烟”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