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2025学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发布:2025-04-13约7.4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学业诊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单元-第5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尚书》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唐太宗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朱熹给《孟子》做注时写道“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以上材料说明()

A.“天人合一”思想古已有之B.“礼法并重”延续至今

C.“以人为本”思想源远流长D.“尚贤任能”古今推崇

2.朱熹认为,人对待自然万物,一方面要依仁即生生的原则处之,以利物、生物、成物作为行为的出发点;另一方面又主张“圣贤出来扶临万物,各因其性而导之。如昆虫草木,未尝不顺其性,如取之以时,用之有节。”其主张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是()

A.以民为本B.崇德尚贤C.天人合一D.和而不同

3.西汉时期,中国的船队就到达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用中国的丝绸换取了琉璃、珍珠等物品。唐代长安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成群。这些现象()

A.表明中国航海技术领先世界B.说明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

C.推动了区域间文化融合统一D.扩大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4.据历史学家考证,和服(如图)的出现可以从公元3世纪开始,《魏志·倭人传》曾这样记载:“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这便是和服的雏形了。到了14世纪的室町时代,按照日本的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带有隋唐服装特色的服饰逐渐演变成现代和服并最终定型。据此可知,日本和服()

A.充分展现了美轮美奂的图案B.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C.体现了简朴实用的穿衣风格D.是多文化交流的共同结晶

5.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是()

A.创造了古老的文字,文学作品中都有神话故事B.建筑艺术深受宗教影响,体现对来世的渴望

C.地理位置优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D.都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法律成就

6.观察图1至图3,这些史料最可用来说明()

A.世界文化的多样性B.亚非文化的统一性

C.农牧文明的交融性D.各国重视文化共享

7.古希腊、罗马创造的灿烂古代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

A.柏拉图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推动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

B.伊本·西那的《医典》在欧洲被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C.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开创了西方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D.历法改革上,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上通用的公历

8.中世纪,基督教会把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被上帝选中的,一类是未被上帝选中的。这样就顺理成章地把“灵魂救赎”的教义灌输到了人们的思想当中,从而把人的思想引向了虚无的境界。教会此举()

A.意在加强对人们思想的控制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使教徒的灵魂得到上帝拯救D.说明上帝造成人类的不平等

9.种姓制度又称“瓦尔那制度”,“瓦尔那”原意是“肤色”,“种姓”或“族籍”是意译,该制度的最主要特点是职业世袭和内部通婚,这固化了社会阶层。由此可知,印度()

A.佛教对种姓制度推波助澜B.当时社会矛盾较为尖锐

C.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刻意宣扬君权神授观念

10.印加人崇拜太阳,自称是太阳的子孙。他们还将美洲豹、秃鹜、猿及某些植物作为图腾进行崇拜。印加人对统治者的木乃伊崇拜尤为虔诚,所有印加国王的木乃伊都被仔细地存放在庙宇中。在盛大节日时,祭司抬着他们游行,以示神圣。这反映出()

A.印加存在有效的组织动员机制B.印加文化有效继承了玛雅文化的精华

C.美洲文明衰落有其内在的因素D,宗教在印加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

11.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