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 分数加减法练习一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docx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分数加减法练习一教学实录北师大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加减法练习一》主要围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展开,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感,使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与整数的关系等。此外,学生还具备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能力,能够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五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仍保持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来学习新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渐增强,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分数加减法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直观教具和实例来辅助理解。学习风格上,学生既有依赖直观操作的学习者,也有偏好抽象思维的学习者。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分数加减法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分数加减法概念的理解不够透彻,二是不同分母的分数加减运算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掌握通分的方法;三是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难以将分数加减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需要教师提供足够的实例和练习。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分数加减法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食物、分配任务等,以加深对分数加减法的应用理解。
3.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展示分数加减法的实例,以及互动游戏,如“分数加减法接力”,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张饼图,提问学生如何将这张饼平均分成几份,以及如何表示其中的一份。
2.引入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定义,强调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3.提出问题:提出分数加减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过实例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1/4+1/4=2/4,并强调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2.讲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介绍通分的方法,如找到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将分数通分后进行加减运算。
3.讲解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分数加减法在分配资源、计算比例等场景中的应用。
三、实践活动(用时20分钟)
1.实践活动一: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生活场景,如分配食物、分配任务等,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2.实践活动二:教师提供一组分数加减法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实践活动三: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内容一:如何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举例回答:找到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将分数通分后进行加减运算。
2.讨论内容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分数加减法?
举例回答: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判断是否需要通分,再进行计算。
3.讨论内容三: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举例回答:计算购物折扣、分配资源、计算比例等。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数加减法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通分方法、实际问题的解决策略。
3.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用时共计45分钟,通过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实践活动、小组讨论和总结回顾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点梳理
1.分数的基本概念
-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由分子和分母组成。
-分子表示整体中被分割的部分,分母表示整体被分割成的等份数。
2.分数的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可以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相等的分数可以通过通分转换为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形式。
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当分数的分母相同时,只需对分子进行加减运算,分母保持不变。
-举例:1/4+1/4=2/4
4.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需要先将分数通分,即找到分母的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