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析-医学影像解剖学--腹部.pptx
医学分析-医学影像解剖学--腹部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腹部解剖概观
2.肝脏与胆道
3.胃与十二指肠
4.小肠
5.大肠
6.胰腺
7.肾脏与肾上腺
8.盆腔器官
01腹部解剖概观
腹壁结构腹壁层次腹壁由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腹横筋膜和腹膜外脂肪层组成。皮肤厚度约为2-4mm,浅筋膜富含脂肪组织,深筋膜与肌肉紧密相连,共同构成腹壁的坚固结构。腹横筋膜为腹壁的深层筋膜,具有保护内脏的作用。腹直肌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由上至下共分为3-4个肌腹,每个肌腹之间有3-4条横行的腱划。腹直肌的收缩有助于维持腹内压,参与呼吸运动和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正常情况下,腹直肌两侧的肌肉厚度约为1-2cm。腹壁血管腹壁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腹壁上动脉、腹壁下动脉和腹壁深动脉。腹壁上动脉和腹壁下动脉分别起源于胸主动脉和髂外动脉,供应腹壁上部的血液。腹壁深动脉则起源于腹主动脉,供应腹壁深层的肌肉和筋膜。这些血管在影像学检查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腹腔内容物内脏器官腹腔内包含多个重要内脏器官,如肝脏、胆囊、胃、小肠、大肠、脾脏、肾脏、肾上腺等。这些器官共同构成了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肝脏重约1500g,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代谢、解毒、储存胆汁等功能。腹膜与网膜腹腔内覆盖着一层薄而光滑的腹膜,分为壁层和脏层。壁层紧贴腹壁,脏层覆盖在脏器表面。腹膜形成网膜、肠系膜等结构,对脏器起到固定和保护作用。网膜包括胃网膜、小肠系膜和大网膜,其中大网膜具有防御感染的功能。腹腔间隙腹腔内存在多个间隙,如肝肾隐窝、脾肾隐窝、小肠系膜根部间隙等。这些间隙有利于内脏之间的活动,减少内脏之间的摩擦。肝肾隐窝位于肝脏和肾脏之间,是腹水容易积聚的部位。脾肾隐窝位于脾脏和肾脏之间,也是腹水积聚的常见区域。
腹膜腔腹膜腔概述腹膜腔是腹膜内、外两层之间的潜在腔隙,容量约为500-1000毫升。腔内含有少量浆液,具有润滑、保护内脏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腹膜腔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途径是通过脐带残端,但在出生后即闭合。腹膜类型腹膜分为壁层和脏层,壁层覆盖腹壁、盆腔壁,脏层覆盖内脏表面。壁层和脏层相互移行形成网膜、系膜等结构,如胃网膜、小肠系膜等。腹膜具有分泌、吸收、保护、修复等功能。腹膜腔疾病腹膜腔疾病主要包括腹膜炎、腹膜肿瘤、腹膜腔积液等。腹膜炎是由细菌或化学物质引起的腹膜炎症,可分为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腹膜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肿瘤如腹膜囊肿,恶性肿瘤如腹膜癌。腹膜腔积液是指腹膜腔内液体量异常增多,可能由炎症、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
腹部血管腹主动脉腹主动脉是人体最大的腹部动脉,起源于胸腔的主动脉弓,向下延伸至骨盆。腹主动脉分支供应腹部和下肢的血液,其直径约为2-3厘米。主要分支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门静脉门静脉是收集肝脏、肠管、脾脏等器官血液的主要静脉,最终汇入肝脏。门静脉的直径约为1-1.5厘米,其血液流量约为每分钟1500-2000毫升。门静脉系统在肝脏的代谢和解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是收集下半身血液回流至心脏的静脉,位于腹膜后,右侧与腹主动脉并行。下腔静脉的直径约为2-3厘米,其血液流量约为每分钟1500-2000毫升。下腔静脉的瓣膜有助于防止血液逆流。
02肝脏与胆道
肝脏的形态与功能肝脏位置肝脏位于右上腹部,覆盖在膈肌下方,与右侧肾脏相邻。肝脏的大小因人而异,成人肝脏重量约为1500克。肝脏分为左右两叶,中间由肝裂和胆囊窝分隔。肝脏形态肝脏呈楔形,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面和左右两面。肝脏的上面与膈肌接触,称为膈面;下面与腹壁接触,称为腹面。肝脏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有肝圆韧带和肝蒂。肝脏功能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具有多种功能。肝脏能够合成蛋白质、储存糖原、分泌胆汁、代谢药物和毒素等。此外,肝脏还具有免疫和凝血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肝门结构肝门组成肝门是肝脏的入口,位于肝脏的脏面,是肝脏主要血管、胆管和神经出入的部位。肝门由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总管和神经血管束组成,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肝门的主要结构。肝门静脉肝门静脉是收集腹部脏器血液的主要静脉,其直径约为1-1.5厘米,在肝门处分为左右两支,分别进入左右叶的肝脏。肝门静脉的血液富含营养和氧气,对肝脏功能至关重要。肝固有动脉肝固有动脉是供应肝脏血液的主要动脉,起源于腹腔动脉,直径约为0.5-1厘米。肝固有动脉在肝门处分为左右两支,分别进入左右叶的肝脏,为肝脏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肝固有动脉的分支与肝门静脉和肝总管并行,共同构成肝门结构。
胆道系统的组成肝内胆管肝内胆管起始于肝小叶内的毛细胆管,逐渐汇合成较大的胆管。肝左、右管在肝门处汇合形成肝总管,肝内胆管的直径约为0.1-0.3厘米。肝内胆管负责将胆汁输送到肝总管。肝总管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