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pptx
XX县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汇报人:XXX2025-X-X
目录1.工作背景与目标
2.整治重点与任务
3.实施步骤与措施
4.保障措施
5.预期成效
6.工作要求
7.附件
01工作背景与目标
工作背景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截至2023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到60%,但仍有部分农村地区存在垃圾乱堆乱放、污水处理设施不足等问题。政策背景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到2022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存在问题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群众参与度不高、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工作目标环境达标到2025年,XX县农村人居环境达到省级验收标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力争达到85%以上,生活污水治理率力争达到75%。设施完善新建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3万户,改造提升农村污水管网200公里,实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村容村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升村容村貌,确保95%以上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有序、宜居标准,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工作原则规划先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规划覆盖率达到100%,确保每个村庄都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和措施。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村庄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整治措施,不搞一刀切。尊重村民意愿,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确保整治工作符合村民需求。建管并重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和监督,确保整治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
02整治重点与任务
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清理全面清理村庄内的垃圾、杂物、废弃建筑材料,确保村庄环境整洁。2025年前,每个村庄至少组织2次全面清理行动,覆盖率达到90%。垃圾分类推广垃圾分类制度,设置分类垃圾桶,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到2025年,实现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80%。长效管理建立健全村庄清洁长效管理机制,落实村庄清洁责任到人。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村民清洁意识和参与度,确保村庄环境整洁常态化。
生活垃圾治理分类收集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收集容器。2025年前,所有村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收运体系建设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新建或改造收运设施,提升垃圾清运能力,确保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处理能力。2025年前,新建或改扩建垃圾处理设施,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生活污水治理集中处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新建或改造提升污水处理设施。到2025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0000吨/日,覆盖率达到60%。分散处理对无法集中处理的村庄,推广生态湿地、人工湿地等分散式处理技术。确保分散处理设施建设与村庄布局规划相协调,覆盖率达到40%。长效运维建立健全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机制,确保设施稳定运行。实施定期巡查和维护,确保污水处理率达到设计标准,运维覆盖率达到100%。
农村厕所革命新建改造全面启动农村厕所新建和改造工作,推广水冲式厕所,提升卫生条件。2025年前,新建水冲式厕所2万户,改造现有厕所3万户,普及率达到85%。标准建设按照统一标准建设农村厕所,确保厕所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卫生安全。新建和改造的厕所要符合无害化处理要求,达到农村卫生厕所标准。后续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厕所后续管理机制,确保厕所长期稳定运行。落实村庄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维护和清洁,确保厕所卫生状况良好。
03实施步骤与措施
宣传发动广泛宣传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和具体措施,提高村民知晓率和参与度。预计宣传覆盖面达到95%以上。典型示范树立整治工作典型,开展示范村创建活动,通过示范带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2025年前,创建示范村10个,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训指导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和操作培训,确保村民能够掌握整治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调查摸底摸底调查对全县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摸底调查,详细记录村庄环境现状、基础设施条件、村民需求等。调查覆盖所有村庄,确保数据准确全面。问题梳理梳理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等方面,建立问题清单,为整治工作提供依据。问题清单细化到村到户,明确整改方向。需求分析深入分析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需求,了解村民对生活品质提升的期望。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