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题型猜压09 B卷力学综合题专题(成都专用)-2025年中考物理冲刺抢押(原卷版).docx

发布:2025-04-13约7.09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猜压09B卷力学综合题专题

猜押考点

3年成都真题

考情分析

押题依据

浮力与压强、受力平衡、质量与密度

成都卷B卷第7题

近年更注重动态过程(如注水、漏水)和函数关系(如压强与时间/质量的关系)。

题目背景更贴近工程实践。

易错点:

忽略单位换算。

动态过程中力的变化分析不全面。

函数关系式中变量的定义域错误。

掌握浮力与压强的综合计算,注意受力分析的整体法与隔离法。

强化图像与函数关系的转换训练。

关注教材“综合实践”栏目中的浮力实验与生活应用案例。

动态浮力问题是近年热点。

结合传感器技术,体现“智能+物理”趋势。

工程安全问题是课标拓展方向。

动态液体流入与泵排结合,提升计算复杂度。

经典实验的定量化是命题空白。

结合气体体积变化,考查综合建模能力。

力学综合应用能力:通过浮力、压强、液体注入等复杂情境,考查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压强、受力平衡等核心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动态过程分析:结合图像(如拉力-时间关系)和函数关系式,考查学生对动态物理过程(如注水过程中浮力变化)的定量分析能力。

实际问题建模:将轮船隔舱漏水、容器液体交换等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强调数学工具(如函数表达式)在物理中的应用。

创新思维与安全设计:如轮船隔舱的防沉设计,体现工程思维与安全意识的结合。

题型一力学综合题

1.(2024·四川成都·三模)薄壁圆柱形开口容器A和B的高度,,底面积,,数据如图所示。A容器装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B放入A中,B处于漂浮状态。此时水深,B容器底部离A底部。g取,,容器B的底面始终保证水平。求:

(1)B容器漂浮时,B底部受水的压强?

(2)在空容器B中加入体积为的沙粒后(图中未画出),B容器下降了3cm,求沙粒的密度?

(3)若在空容器B中缓慢加入质量为m的沙粒,稳定后容器B受浮力大小?(结果可用m表示,m取值不确定,不考虑容器B装满后的情况)

2.(2024·四川成都·三模)如图所示,底面积为、高为、质量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实心均匀圆柱体A、?B等高,B放置在水平桌面上,A放置在无水的容器内,向容器内缓慢注水,?A、?B圆柱体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忽略圆柱体吸附水等次要因素,,)

A

B

质量/g

320

密度

0.8

底面积

50

60

(1)求圆柱体A置于容器内注水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圆柱体A静止时,判断A在水中的浮沉状态,并求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若再将B竖直缓慢放置于A的上表面,B稳定不倾倒,继续向容器内加水。若容器内水深且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则圆柱体B质量的取值范围。

3.(2024·四川成都·二模)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甲、乙两圆柱形容器,两容器底部用细管相连。甲容器底面积为,水深为20cm;乙容器中放有底面积为的圆柱形木块。现打开阀门K缓慢向乙容器中注水,水对乙容器底的压强与所注水质量的关系如图丙所示,木块始终竖直,当注入水的质量等于0.5kg时,木块恰好漂浮。忽略圆柱体吸水、细管容积等次要因素。已知,。

(1)求打开阀门前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

(2)求木块恰好漂浮时所受浮力的大小;

(3)将木块换成某种新型材料制成的圆柱体,其形状与木块完全相同,重量为木块的0.6倍,打开阀门K,直到水静止时,求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

4.(2024·四川成都·二模)如图所示,薄壁长方体容器B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为SB=200cm2,高为20cm。均匀实心长方体A的底面积为SA=80cm2,高为10cm,密度为0.6g/cm3。已知ρ水=1.0×103kg/m3,g取10N/kg,物体A不吸水,忽略物体A沾水、液体扰动、容器壁厚度等其他次要因素。

(1)如图甲所示,将物体A水平放于容器B中央,求此时物体A对容器B底部的压强;

(2)向容器B中缓慢注水,直至如图乙所示,此时容器B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为p1。现用竖直向下的力F将物体A缓慢压入水中,至刚好完全浸没(如图丙),此时容器B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为p2,求p2﹣p1;

(3)现将水倒出(如图甲),然后缓慢注入质量为m(g)、密度为ρ液(g/cm3)的某种液体,为使液体不溢出容器B,求m的取值范围。

5.(2024·四川成都·三模)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200cm2的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面上,容器中装有体积为2.2×10﹣3m3的水,将长方体B和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A组合在一起,通过轻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并放入水中,静止时细线的拉力为13N,如图乙所示。已知长方体B的底面积为50cm2.高为10cm、重力为15N,正方体A的重力为6N。求:(忽略物体吸水等次要因素,ρ水=1.0×103kg/m3,取g=10N/kg)

(1)图甲中水的质量;

(2)图乙中,正方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