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SQL Server)--教案 .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 案
课程名称: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SQLServer)
教师姓名:
系 别: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SQL Server)
总学时:64
周学时:4
教学起始周: 1 周——17周(中间其他课程实训1周)
授课班级及时间:14软件1、2班
教材概况(主编、出版社、版次等):
教辅概况:
SQL Server2005实用教程(第二版)李岩,张瑞雪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SQL Server2005实例教程》刘志成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1周第1次课
二、授课课题:第一章 数据库概述
三、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
基本原理。主要包含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的基
本原理及关系运算。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三种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概念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PPT演示、案例展示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
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数据库系统概述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C/S,B/S)
数据库用户(USER)的分类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功能
数据库(DB)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模型概述
组成要素
概念模型(E-R图)
模型种类 (层次、网状、关系)
数据(Data)对客观事务及其活动的抽象符号表示
或存储在某一种媒体上可以鉴别的符号资料
学生的考试成绩85和56
信息(Information)消化理解了的数据,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即知识
学生通过思考及格和不及格
数据处理(Data Processing)对数据进行加工的过程或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共享性高:减少数据冗余,减少更新异常
数据独立性强:程序和数据相对独立
数据粒度小:粒度单位是记录中的数据项,粒度越小处理速度就越快、越方便
独立的数据操作界面:通过命令或界面(菜单、工具栏、对话框)对数据库访问和处理。如:VFP,ACCESS,SQL SERVER
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定义、操纵和控制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教学后记: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一、授课具体时间:
第1周第2次课
二、授课课题: 第一章 数据库概述
三、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
基本原理。主要包含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的基
本原理及关系运算。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关系型数据库的关系运算
五、教学方法、用具:
讲授、PPT演示、案例展示
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板书设计、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
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1、模式
模式
整体逻辑结构(模式/概念模式/逻辑模式/全局模式)
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现实世界某应用环境(企业或单位)的所有信息内容集合的表示,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三级模式结构的中间层,不涉及物理存储细节和具体应用程序
DBMS提供的模式描述语言(模式DDL)来定义模式
2、外模式
外模式
局部逻辑结构(外模式/子模式/应用模式/用户模式/局部模式)
数据库用户看到并允许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视图
外模式是三级结构的最外层,是保护数据库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
DBMS提供子模式描述语言(子模式DDL)来定义子模式
3、内模式
内模式
物理结构(内模式、存储模式、物理模式)
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DBMS提供内模式描述语言(内模式DDL)来定义内模式
4、实体
实体(Entity):
实体
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务和活动的抽象
一个学生
实体集
同一类实体的集合
一个班级的学生
实体型
对同类实体的共有特征的抽象定义
学号,姓名,性别
实体值
符合实体型定义的每个具体实体
2005216001001,赵成刚,男
5、联系
联系
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选课
联系集
同类联系的集合
每个学生选各种课
联系型
对同类联系共有特征的抽象定义
学号,课程号,成绩
联系分类
实体集A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B中的多少个实体存在联系或
反之。
一对一联系(1:1)例如:公司和总经理,学校和校长
一对多联系(1:n)例如:班级和学生,家庭和成员,学生与班长
多对多联系(m:n)例如:学生和课程,工人和零件,读者和图书
6、属性
属性(Attribute)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