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数据库原理及的应用:基于SQL+Server+2005课后答案.doc

发布:2017-02-10约11.4万字共1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1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DBA视图;内模式体现了数据库的存储观,称为系统程序员视图;外模式体现了数据库的用户观,称为用户视图。用户视图有多个,而其他视图只有一个。 3.什么是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系统是如何实现数据独立性的? 答 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即数据结构的修改不引起应用程序修改的特性。数据独立性包括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物理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物理结构改变时不必修改现有的应用程序。逻辑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逻辑结构改变时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象功能来保证的。数据库系统通常采用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外模式/概念模式和概念模式/内模式两层映象,当整个系统要求改变模式时(增加记录类型,增加数据项)时,由DBMS对各个外模式/概念模式的映象作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由于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因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时,由DBMS对概念模式/内模式映象作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第 2章 数据模型 练习题2参考答案 1.什么是关系?什么是关系框架?关系之间实现联系的手段是什么?什么是关系数据库? 答 关系是一张二维表,即元组的集合。关系框架是一个关系的属性名表。形式化表示为:R(A1,A2,An),其中:R为关系名,Ai为关系的属性名。关系之间实现联系的手段是通过关系之间的公共属性来实现联系。关系数据库是指对应于一个关系模型的所有关系的集合。 其中,一个科室有多个病房、多个医生;一个病房只能属于一个科室;一个医生只属于一个科室,但可负责多个病人的诊治;一个病人的主治医生只有一个。设计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E-R图。 答 对应的E-R图如图2.1所示。 图2.1 E-R图 3.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名教师和学生;每个教师可以教授若干门课程,并参加多个项目;每个学生可以同时选修多门课程。请设计该学校的教学管理的E-R模型,要求给出每个实体、联系的属性。 答 该学校的教学管理E-R模型有以下实体:系、教师、学生、项目、课程。各实体属性如下: 系(系编号,系名,系主任) 教师(教师编号,教师姓名,职称)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班号) 项目(项目编号,名称,负责人)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学分) 各实体之间的联系如下: 教师担任课程的1:n“任课”联系 教师参加项目的n:m“参加”联系 学生选修课程的n:m“选修”联系 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所属关系的1:m:n“领导”联系 对应的E-R模型如图2.2所示。 图2.2 E-R图 第 3章 关系数据库 练习题3参考答案 1.简述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 答 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是:自然连接一定是等值连接,但等值连接不一定是自然连接,因为自然连接要求相等的分量必须是公共属性,而等值连接要求相等的分量不一定是公共属性;等值连接不把重复属性去掉,而自然连接要把重复属性去掉。 2.设有关系R和S: R S A B B C a b b c c b e a d e b d 计算R S、R S和σA=C(RS)。 答 计算结果如下: R S R S σA=C(RS) A B C a b c A R.B S.B C a b d a b b c A R.B S.B C c b c a b b d a b e a c b d c b b c c b b c d e a c b b d d e b d 3.设有关系R、S: R A B C S a b c A B C b a f b a f c b d d a f 计算R1=R-S、R2=R∪S、R3=R∩S和R4=RS。 答 计算结果如下: R4 R2 R.A R.B R.C S.A S.B S.C A B C a b c b a f a b c a b c d a f R1 b a f b a f b a f A B C c b d R3 b a f d a f a b c d a f A B C c b d b a f c b d A B C b a f c b d d a f 第 4章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