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8年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培训讲义(ppt 45) .ppt

发布:2017-09-08约6.24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连续铸钢的优越性 简化了工序,缩短了流程 省去了脱模、整模、钢锭均热、初轧开坯等工序。由此可节省基建投资费用约40%,减少占地面积约30%,劳动力节省约70%。 提高了金属收得率 采用模铸工艺,从钢水到钢坯,金属收得率为84%-88%,而连铸工艺则为95-96%,金属收得率提高10-14%。 降低了能源消耗 采用连铸工艺比传统工艺可节能1/4-1/2。 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设备和操作水平的提高,采用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劳动环境,还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提高质量,扩大品种 几乎所有的钢种均可以采用连铸工艺生产,如超纯净度钢、硅钢、合金钢、工具钢等约500多个钢种都可以用连铸工艺生产,而且质量很好。 连铸的发展史 2、 21世纪钢铁工业发展趋势 (1)?产品更加纯洁化 (2)?生产工艺更加高效低耗 (3) 生产过程对环境更加友好 对于薄板坯连铸厂来说,节省了板坯加热的能耗 还降低了轧制力 如果热轧卷的厚度足够薄,还能够省掉冷轧工序 从1999年开始,利用本技术使 杜伊斯堡 厂CSP生产线年产量达到240万吨以上。 近终型浇铸 薄带连技术与新材料开发 采用薄带连铸技术在新材料开发,特别是在生产很难热加工产品时,更是具有工艺上的优势,由于铸带是在冷却速度达到100~1000 ?C/s的条件下形成的,二次枝晶间距仅为2-5μm,显微组织均质细晶,且具有遗传性,沿带厚成份偏析很小。这对高合金材料的生产十分有益,特别是在难以轧制的高合金薄带钢生产方面有着巨大发展潜力。例如,目前国外在开发的TWIP钢、INVAR合金、铁素体不锈、镁合金带、高硅钢等。 近终型浇铸 1.5~4.5 15~140 110 500?2000 CASTRIP(纽柯) 1.5~4.5 15~140 90 1500?1450 EUROSTRIP(蒂森克虏伯) 2.0~6.0 30~130 110 1200?1300 Postrip(浦项) 2.0~5.0 100 60 1500?800 EUROSTRIP(AST) 1.6~5.0 20~130 60 1200?1330 DSC(新日铁) 带厚 (mm ) 铸速 (m.min-1) 钢包 (t) 辊径?辊宽 (mm?mm) 技术名称 薄带连铸代表技术 约250mm 连铸, 62 mm 薄板坯连铸, 新技术 传统技术 约. 3 mm薄板坯连铸, 8 -20 mm薄带连铸 连铸、热连轧 工艺阶段: 中间储备: 薄板坯连铸连轧 工艺阶段: 中间储备 薄带连铸 工艺阶段: 中间储备 薄带连铸 (水平带钢连铸技术) 250 mm 1.5-25 mm 62 mm 0.8-9 mm 1.5-3 mm 8-20 mm 精整 ThyssenKrupp Steel缩短热轧板生产工艺 近终型浇铸 排放量kg CO2/t 热轧卷 0 50 100 150 200 250 热轧 连铸 薄板坯 传统工艺 薄板坯工艺 由于缩短工艺流程,从而减少了吨钢100kg的CO2排放量 近终型浇铸 近终型浇铸 宝钢薄带连铸技术方向选择 薄带连铸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过多种工艺技术方案,根据结晶器形式的的不同被分为带式、辊式、辊带式等。其中双辊式薄带连铸技术是其中最接近工业化的技术。双辊式薄带连铸又分为同径双辊铸机和异径双辊铸机,两辊的布置方式有水平式、垂直式和倾斜式。但最为成熟的是水平等径双辊式薄带连铸工艺。 近终型浇铸 宝钢薄带连铸技术方向选择 钢水由SEN注入两个逆向旋转的水冷辊与两耐火材料侧封板组成的三角熔池,钢液接触水冷辊,经传导传热过程,首先形成半凝固层、凝固层,然后在双辊的逆向转动下进入吻合点,经过铸轧最终成为厚度在2-6mm左右的薄带坯。再经1或2机架四辊热轧机在线轧制成为厚度1-3mm薄带后成卷。 双辊薄带连铸的基本原理图 2003年,建成一条带宽1200mm双辊薄带连铸中试线并投入使用。 2004年,完成不锈钢成卷试验。 2005年,完成碳钢成卷试验。 2006年,完成硅钢成卷试验。 2007年,展开第二阶段攻关。 2008年,完成在线四辊热轧机的增设并成功投入试验。 2009年2月,中国第一条薄带连铸连轧生产线——宝钢股份薄带连铸产业化攻关项目全线投入试生产。 近终型浇铸 宝钢薄带连铸发展历史回顾 中国第一条薄带连铸连轧生产线——宝钢股份薄带连铸产业化攻关项目于 2009年2月全线投入试生产 近终型浇铸 近终型浇铸 宝钢BAOSTRIP?中试机组介绍 工艺路线及主要技术参数:利用宝钢特钢原有的16t电炉,重建一个占地72m?36m的新厂房。主要的工艺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