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上海城市居住空间的生产及形态演进(1978-2008)的开题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转型期上海城市居住空间的生产及形态演进(1978-2008)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上海是中国最具代表性和最具国际化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城市之一。在经历了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上海的城市居住空间经历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在1978年至2008年这个转型时期,城市居住空间的生产方式和形态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影响了上海市民的生活、居住和工作,同时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经验。
因此,本文研究的主题为:转型期上海城市居住空间的生产及形态演进(1978-2008),旨在了解上海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历程及其机理,探讨上海城市居住空间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其他城市居住空间设计建设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转型期上海城市居住空间的生产及形态演进,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上海城市居住空间的生产方式演变
本部分主要探讨上海城市居住空间的生产方式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及其对城市居住空间的影响。具体研究方法将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上海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历程及其机理。
2. 上海城市居住空间形态的演进
本部分主要探讨上海城市居住空间形态的演变,包括城市居住区划分的变化、住宅建筑类型和风格的转变、新型住宅建筑的出现,以及公共空间和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等。具体研究方法将采用实地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上海城市居住空间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3. 上海城市居住空间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本部分主要探讨上海城市居住空间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包括城市居住空间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生活的需要对城市居住空间演进的影响。具体研究方法将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进行,分析城市居住空间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作用。
三、研究预期结果和贡献
本文研究转型期上海城市居住空间的生产及形态演进,预期结果如下:
1. 系统掌握上海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历程及其机理。
2. 分析上海城市居住空间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3. 探讨上海城市居住空间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城市居住空间设计建设提供经验和启示。
4. 对于其他城市的城市居住空间设计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