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全册综合检测.pdf

发布:2025-04-10约9.5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全册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

授课提示:对应章末综合检测卷21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4·浙江阶段练习]2024年2月份以来,太阳已连续爆发三次大级别耀斑。据此完成1~

2题。

1.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观察本次太阳活动宜采用()

A.肉眼直接观看B.特制的日冕仪

C.射电望远镜D.黑色墨镜

解析:耀斑爆发在色球层,太阳光会刺伤眼睛,无法用肉眼直接观看,A错误;日冕仪

是用来观看日冕层的,B错误;黑色墨镜主要是过滤光球层的刺眼可见光部分,无法观测色

球层,D错误;耀斑爆发过程喷射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需要用射电望远镜才能观察到,C

正确。故选C。

答案:C

2.耀斑爆发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全球的农业倾向于歉收

B.可见光增多

C.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干扰

D.天气现象稳定

解析:耀斑爆发过程喷射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主要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C正确;耀

斑爆发与农业之间有一定相关性,但不一定导致农业歉收,A错误;可见光属于太阳辐射,

耀斑属于太阳活动,二者之间没有影响,B错误;耀斑发生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带电粒子和

辐射,这些物质以高速冲向地球,与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发生碰撞,可能产生热量,改变大

气的温度分布,从而影响天气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故选C。

答案:C

[2024·山东烟台开学考试]下图为山东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山东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征大致是()

A.东多西少B.东少西多

C.南少北多D.南多北少

解析:根据图中太阳辐射数量分布信息可知,山东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是北多南少,

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答案:C

4.甲、乙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拔高低

C.地表植被D.天气状况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山地以北,位于东南风的背风坡,晴天较多,年太阳辐射总

量大,乙地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阴雨天气多,年太阳辐射总量相对较小,D正确;甲乙大

致纬度相同,排除A;甲乙海拔和植被状况差异不大,排除B、C。故选D。

答案:D

[2024·重庆月考]在我国某些洞穴景观中,有一颗颗浑圆或近圆形的“珠子”浸在相对平

静无流动的浅水中。它是由洞顶滴水落入水中后遇到小岩屑逐渐形成的,呈现出“汤圆”“弹

珠”“黄豆”“西米”等不同形态,数量上也成千上万,被称作“穴珠”。据此完成5~6

题。

5.形成“穴珠”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堆积B.风力堆积

C.海浪侵蚀D.冰川堆积

解析:结合材料“它是由洞顶滴水落入水中后遇到小岩屑逐渐形成的”可知,在喀斯特

溶洞中,洞顶滴水落入洞底平静开阔的浅水中,水体受到细微而持续的扰动,浅水中悬浮的

碳酸钙在间歇发生翻滚位移的小岩屑等介质周边吸附并沉积,层层增长形成“汤圆”“弹

珠”“黄豆”“西米”等不同形态的“穴珠”,故形成“穴珠”的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A

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A

6.推测典型“穴珠”所属的地貌类型为()

A.丹霞地貌B.雅丹地貌

C.喀斯特地貌D.冰川地貌

解析:据上题分析得知“穴珠”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作用,由饱含着碳酸钙的水

通过洞顶的裂隙或从钟乳石上滴至水中,遇到小岩屑逐渐形成穴珠。而碳酸钙石灰岩广泛存

在于喀斯特地貌中,所以推断“穴珠”所属的地貌类型为喀斯特地貌,C正确;丹霞地貌、

雅丹地貌、冰川地貌一般难以形成溶洞,也少有石灰岩分布,难以形成“穴珠”,A、B、D

错误。故选C。

答案:C

[2024·江苏扬州质检]滑坡湖啸是指当滑坡发生在湖泊、河流或人工水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