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甘肃教学成果奖成果总结报告-林学院-甘肃农业大学.PDF

发布:2018-04-03约9.72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 年甘肃省教学成果奖 成果总结报告 成 果 名 称: 互联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 家级特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姓名: 李广 赵锦梅 马维伟 罗永忠 马瑞 成果完成单位名称: 甘肃农业大学 互联网+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级特色专业 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一、成果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而形成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在 网络支持下,可在师生分离状态下实行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例如MOOC、智慧教育 等。 “互联网+”教育能有效实施教学和学习活动,实现教育的数字化、多媒体化、 网络化和智能化。在大学教育中,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是课程 体系。但如何让特色专业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人优我新”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根本。“互 联网+”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二)、研究意义 甘肃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已具有本、硕、 博士授予权, 2008 年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当下以“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 专业紧抓这一契机将国家级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互联网+”融合,经过几年的 探索与实践,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为国家和地区从事林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及实现“美丽中国” 建设的专业人才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与“互联网+”的融合 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与借鉴资料。 二、 项目研究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解决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级特色专业特色不突出,不能紧跟时代 发展的问题 (二)、解决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级特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严重不足的问 题 (三)、解决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契合度 不高的问题 三、 主要研究与实践内容 (一)、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时代到来,制定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特色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变革对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教学产生巨大影响,传统模式下 的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已不适应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需求。为此,项目 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人才需求现状,制定 了互联网环境下新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 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融合“互联网”技术,构建顺应时代发展与未来社会需求特色突出的课 程体系 本项目深入分析互联网所涵盖的技术范畴和能力要求,结合学科方向的特色和 优势,进行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互为支撑多元化课程教学体系构 建。 大学生创 综合性 新工程 实践教 创业与就 业类课程 学环节 专业拓展课 跨专业或校 际、国际交 流课程 个性化发展 专业 专业核心课 专业一般 教育 水土保持与荒漠 教育 修课 化防治国家级特 专业基础课 色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推荐 通识教育 学科基础课 修课 推荐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