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_4400字.pdf

发布:2021-11-08约6.02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 _4400 字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读后感【篇一】 1883 年 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 千年伟人最伟大的 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心脏停止了跳动。在马克思逝世后的 第三天,恩格斯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悼文。这 是一篇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又是一个最亲蜜的战友悼念 千年伟人的传世奇文。 全文准确、 亲切、 自然,委婉、 含蓄、 遒劲、有力。并运用了富于感人至深的感情语言,又充满了 沉痛却不压抑,尽管悲伤但并不消沉的逻辑文笔。通篇悼词 是以上述的情感追思,不断地起到了激励人,鼓舞人的追悼 情意和效果。 作者指出,马克思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伟大的 发现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二个。正是马克思的两大发 现,第一次使对人类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正像达尔文发 现了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 规律,这就是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以前,全人类都认为:人 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是由少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推 动的,是他们主宰了人类社会。马克思则持不同见解:人类 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军事、经济、 文化、宗教等其它活动。所以,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的辨证运动,是构成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其中生产力是 决定因素。因此,人们吃、喝、住、穿的情况如何就取决于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但离开了广大的劳动人民的生活,来谈 社会生产力发展就成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GDP 的发展与 提高人民生活并不矛盾,而是互相促进、辨证发展。联系去 年十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主要精神之一:着力保障和改 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 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 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 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 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 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有人评价:从这幅蓝图来看,全会之前呼声很高的保障和发 展民生问题成为公报中的最大亮点。而公报涉及问题之全面, 也是此前历次筹划五年规划大计的五中全会所未见的。这正 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强大生命力 的前提下,具体结合中国实情,在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 会实践过程中,重力转变发展生产方式,不断完善、改进、 调整工作步骤的成熟体现。符合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心愿与 期待。 社会历史领域复杂纷繁, 扑朔迷离, 各个民族、 国家、 制度和各种宗教、思想、学说,林林种种,五光十色。从中 探寻客观规律所必需的重复性和常规性现象是何等困难。而 正是马克思从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各种基础领域处,划 分出经济领地。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决定了 其余一切关系的最基本的关系。这样,人类历史便显示出了 重复性和常规性。为此,马克思不仅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 一般规律,而且运用这个规律性的认识,来实际分析最复杂 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其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剩余价值的发 现,找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形态中特殊的运动规 律。 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之所以能够被无偿占 有,其根源出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一端是资本家,占有生产 资料 ;一端是雇佣劳动者, 除了自己的劳动力而外, 一无所有。 于是就出现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的私人 占有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由 此派生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个别企业中生产 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 的不断扩张和消费的相对萎缩之间的矛盾等等,解决这些矛 盾的唯一出路便是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必然 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这就是两个必然别无他途。 列宁曾经指出: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 历史现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