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pdf

发布:2017-09-06约4.07万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篇 现代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管理总论 第三章 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 设备维修是设备使用期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为了保持和恢复设备完成规定功 能的能力而采取的技术活动,包括维护和修理两个含义。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零部件会逐渐发生磨损、变形、断裂、锈蚀等现象。修理就是对 技术状态劣化到某一临界状态或发生故障的设备,通过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对整机 或局部进行拆装、调整等技术活动,使设备恢复规定的功能或精度,保持设备的完好。 设备维修是降低寿命周期费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提高经济效益 的必不可少的措施。维修效益好像如图! # $ 所示的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维修 费用容易被人们看见;但由于维修管理不善所造成的各种损失(淹没在水里部分)往往 易被人们忽视。 图! # $ 冰山效应 第一节 维修的方式与类别 设备的维修,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企业的生产性质、设备特点及设备在 生产中所起的作用,选择适当的维修方式。 — %% — 第三章 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 一、设备的维修方式 设备的维修方式具有维修策略的含义。现代设备管理强调对各类设备采用不同的 维修方式,就是强调设备维修应遵循设备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 合理利用维修资源,达到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维修方式如 下所述。 ! 事后维修 事后维修就是将一些未列入预防维修计划的生产设备,在其发生故障后或性能、精 度降低到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再进行修理。采用事后维修(即坏了再修),可以发挥主 要零件的最大寿命,维修经济性好。它作为一种维修策略,不同于原始落后的事后修 理。事后维修不适用于对生产影响较大的设备。一般适用范围有: 故障停机后再修 ! 理不会给生产造成损失的设备; 修理技术不复杂而又能及时提供配件的设备; 一些 # 利用率低或有备用的设备。 # 预防维修 为了防止设备性能、精度劣化或为了降低故障率,按事先规定的修理计划和技术要 求进行的维修活动,称为预防维修。预防维修主要有以下维修方式。 ()定期维修 定期维修是在规定时间的基础上实行的预防维修活动,具有周期性 ! 特点。定期维修根据零件的失效规律,事先规定好了修理间隔期、修理类别、修理内容 和修理工作量。它主要适用于已掌握设备磨损规律且生产稳定、连续生产的流程式生 产设备、动力设备、大量生产的流水线设备或自动线上的主要设备以及其他可以统计开 动台时的设备。 我国目前实行的设备定期维修制度主要有计划预防维修制和计划保修制两种。 !)计划预防维修制(简称计划预修制)。它是根据设备的磨损规律,按预定修理周 期及修理周期结构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的一种设备维修制度。其主要特征如下: 按规定要求,对设备进行日常清扫、检查、润 ! 滑、紧固和调整等,以延缓设备的磨损,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按规定的日程表对设备的 运动状态、性能和磨损程度等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以便及时消除设备隐患,掌握设备 技术状态的变化情况,为设备定期修理做好物质准备; 有计划有准备地对设备进行预 $ 防性修理。 # )计划保修制(又称保养修理制)。它是把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结合起来的一种修 理制度。其主要特点是: 根据设备的特点和状况,按照设备运转小时(产量和里程) ! 等,规定不同的维修保养类别和间隔期; 在保养的基础上制定设备不同的修理类别和 修理周期; 当设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