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中小企业走向葡语国家中澳门的桥梁作用-社科网.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内地中小企业走向葡语国家中澳门的桥梁作用
赵合磊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研究生,广州 广东 510275)
内容提要:历史上,澳门曾经是中国连接亚洲、美洲和欧洲的著名国际商埠,但是由于港口泥沙淤积等原
因,这种地位逐渐的被香港取代。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去,内地的中小企业出于
自身的考虑以及世界市场的巨大商机,走出去将是中小企业必然的选择,但是由于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
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些特点,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将面临一些风险。而澳门正好可以利用其自身的优势,
作为这些企业走向葡语国家的桥梁,为这些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降低这些企业开拓国家市场的风险,同
时也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澳门;中小企业;葡语国家
早在 16世纪,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产品就经澳门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作为一个
历史悠久的国际贸易枢纽和东西文化的交汇地,当时的澳门就已经成为了联系亚洲和非洲、
欧洲、美洲的著名国际商埠。19世纪中叶,香港和澳门相继成为了自由港。但是由于澳门
港口泥沙淤积等原因,澳门国际商埠的地位逐渐被崛起的香港所取代。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中国内地和澳门将越来越多地
参与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去,这将给内地的中小企业提供走出去的有利机会,同时也为
澳门的发展提供一次难得发展机会。但是由于复杂的国家环境和自身方面的原因,中小企业
在开拓国外市场时还存在一些障碍,而以服务业为主的澳门,可以利用其与葡语国家和内地
的紧密联系的优势,为即将或者打算走向葡语国家的内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为
内地中小企业走向葡语国家搭建一座桥梁。
一、走出去的内地中小企业
(一)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的理论问题
关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有很多,著名的有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
际生产折衷理论、内部化理论等等,但是这些理论大多数是针对大型企业,并不能解释战后
日本中小企业迅速对外投资的现象。日本的经济学家小岛清在对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对外
投资问题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该理论认为:一国的对
外直接投资应该从其在国内已经或者即将处于劣势的产业,而在东道国具有显在的或者潜在
优势的产业 (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另外他还认为,边际产业概念还可以进一步扩展,
在同一比较劣势产业中还存在有更为劣势的部门和企业,称为边际部门和边际企业。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在对外的投资主体上来说,小岛清主张中小企业先行。当时日本的大型企业相对
于美国等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而言,在国际市场上并不具有明显的得优势,相反虽然日本的
中小企业在国内处于比较劣势,但是相对于供给分工梯度比较低的国家如马来西亚、韩国等
具有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而且中小企业的产品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可以吸引
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更容易被东道国政府和人民接受。因此,中小企业应该走在对外直接投
资的前面。
其次,在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上来说,投资国应从趋于比较劣势的边际产业开始投资,
1
1
应该从投资国和接受投资国技术差距较小的产业依次开始,这样投资国可以集中更多的资
源发展本国的优势产业,同时将本国已经处于或者即将处于劣势的产业转移出去,进而促进
本国的产业升级,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先进生产函数移植给东道国,促进东道国的产业
结构优化,有利于东道国经济的发展,因而易于被东道国所接受。
第三、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区位选择上,该理论主张应该选择国际分工中处于比较更
2
低阶梯的国家和地区。小岛清认为,日本应该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1)从技术
差距小、易于移植的产业依次开始;(2)移植的技术要适应发展中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3)
技术得以只要可以给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当地的企业带来积极的波及效应,提高当地企业的生
3
产率。在关于向美国直接投资的问题上,小岛清认为没有任何理由显示日本应该向美国进
行直接投资,尤其是向美国的小型轿车的投资。
(二)边际产业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适用性
20世纪70年代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对我国目前的中小企业对外投资适用吗?我们
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20世纪70年代,日本处于国际分工的中游位置,虽然日本的经济发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