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3D01022-组织胚胎学J25中医学院 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doc
PAGE1
ADDINCNKISM.UserStyle《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
2523D01022
开课单位
基础医学院
课程名称
组织学与胚胎学
Histologyandembryology
课程性质
必修
考核类型
考查
课程学分
1.5
课程学时
26+14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
医学生物学解剖学
适用专业(类)
中医学
二、课程描述及目标
(一)课程简介
组织胚胎学是医学课程中一门专业基础学科。本课程包括组织学和胚胎学两门形态科学。组织学研究正常人体的光镜下微细结构、电镜下超微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内容分为基本组织、器官系统二部分。胚胎学研究人体发生的过程、变化的规律、先天性畸形及其成因,内容分为胚胎的早期发生、胎膜胎盘、各器官系统的发生、先天性畸形等部分。组织学与胚胎学既是两门独立的学科,而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医学生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关于人体组织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达到:掌握或了解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光镜下微细结构、主要细胞和组织的超微结构以及这些结构与功能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习后继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基本组织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和分布;掌握各系统重要器官的光镜结构,主要细胞超微结构以及这些结构与功能关系。
课程目标2:识记图基本组织、重要器官的正常微细结构,为临床病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程目标3:落实医学生临床的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4: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目标5: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奠定一定基础;培养科研创新意识。
三、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1-1、1-3、1-4,2-2、3-9
课程目标1
0.5
1-3、1-4,2-2,3-6
课程目标2
0.25
2-2
课程目标3
0.05
1-1、3-9
课程目标4
0.1
1-4、1-5、3-5、3-6
课程目标5
0.1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
理论课教学授课,按教学大纲要求,利用云班课、学习通等教学手段,采用案例导入、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以及自学等教学方法,并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落实早临床的培养目标,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岗敬业职业操守。
实验教学在多媒体互动实验室上课,通过显微镜观察切片和形态学数字化教学平台观察正常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人体的微细结构。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正常人体的光镜结构、部分细胞电镜结构及相关功能。
第一章绪论
1.组织学定义与研究内容。
2.组织学研究常用技术,HE染色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上皮组织
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与功能意义。
2.上皮组织特殊结构的光镜、电镜结构特点、分布、功能意义。
第三章结缔组织
1.结缔组织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2.疏松结缔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的结构;纤维和基质的结构。
第四章软骨和骨
软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三种软骨的结构特点。
骨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密质骨三种骨板的结构特点。
第五章血液(自学)
血细胞的分类和正常值。
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白细胞的分类、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
第六章肌组织
骨骼肌与心肌肌纤维的光镜与超微结构。
第七章神经组织
神经元的形态、光镜与超微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化学性突触的光镜和电镜结构及其功能。
有髓神经纤维的光镜和电镜结构与功能
第八章神经系统(自学)
大脑皮质的分层、神经元的种类、分布格式和形态结构。
小脑皮质的分层、神经元的种类、分布格式和形态结构。
脊髓灰质的前角、后角和侧角神经元的种类、分布、形态特点与功能
第九章循环系统
1.动脉和静脉管壁的一般结构特点。
2.四类动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三类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4.心壁的分层及各层的主要结构特点
第十章免疫系统
1.免疫系统的构成和功能;淋巴细胞的分类及其主要功能;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构成和功能;抗原呈递细胞的构成和功能;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的形态、主要细胞构成和功能。
2.胸腺、淋巴结、脾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第十一章皮肤(自学)
皮肤基本结构。
表皮的分层;角质形成细胞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