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标准工时设定与运用(一).ppt

发布:2017-09-07约4.48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題:標準工時設定與運用 主講人: 一.工廠管理需要計量化方法 設定標準,一之評核其實際績效 運用標準,據以展開/分析各項管理 作業 a.生產排程 b.成本管制 c.標準用料 二.計量化單位或對象 數量 (例如:產量) 比率 (例如:效率/達成率) 時間 (例如:標準工時) 日期 (例如:投入產出/應交貨日期) 三.標準工時在工廠管理性角色 1.多項計劃作業的核算工具 .生管排程 .工作負荷量 .人工成本基準 2.多項查核工作的基準 .員工效率 .人力編制/設備配置編成 .生產線/設備績效 .損失分析 3.其他 .方法比較與工作改善 四.先認識標準工時的立場 是基準, 而不是真正執行的要求 例如:依標準工時100%效率水準,實際執行可能視實況以90%為目標 祇要方法與科學基準不變 .則標準工時不變 五.標準工時的意義 1.在一定的科學化標準下訂定: .在一定的作業環境條件 .一定的作業方法 .勝任而熟習的作業者 .標準的速度 六.標準工時的結構 1.基本結構 a.準備作業 b.單件作業 2.正常工時 .運用科學化方法測定 3.寬放工時 .以比率附加於正常工時上 4.標準工時 .正常工時x(1+寬放) 七.標準工時的設定途程方向 1.非科學化的方法 .經驗的方法 .歷史的紀錄 2.科學化的方法 .碼表測時法 .預定動作時間標準法 .綜合數據法 3.特殊方法~工作抽樣法 4.其他 八.標準工時之應用範圍 1.生產管理方面 .生產排程 .產能負荷管理 2.績效管理方面 .作激勵員工 3.方法選擇方面 .生產線平衡分析改善之依據 4.成本管理方面 .估算合理的人工成本 九.如何選擇適用的測定方法 1.作業性質適合性 .人力作業~PTS法 .機台作業~馬錶法/綜合數據法 2.作業發生頻率(作業發生量) .大量同性質作業~PTS法 .偶爾發生之多變化作業~綜合數據法 3.作業之變化程度(標準化程度) .作業方法固定~PTS法/綜合數據法 .作業方法多變~馬錶法 4.作業周程時間長短 .很短~PTS法 .較長~馬錶法/綜合數據法 5.使用目的~精確度 .很精確~PTS法 .一般水準~綜合數據法 .很粗略~工作抽樣法 .寬放之測定~工作抽樣法 十一.標準工時之維護 工作方法改變時 產品線大幅變更時 作業環境大幅變更時 其他可能之修訂維護 第二章 馬錶計時的技巧 一.馬錶時間研究特性 再作業現場實地觀測/紀錄工時 以作業單元為觀測/紀錄工時 運用馬錶為測時工具 必須施予評比 其他科學方法之要球 二.使用工具 馬錶(Stop Watch) 測時紀錄表格 其他輔助器材 三.馬錶測時的總程序 觀測前的準備與確認 規劃作業單元 現場實地觀測及紀錄單元 基本時值整理 評比調整 賦予寬放 四.劃分作業單元 1.馬錶測時的直接對象 .是單元(Element)而非製程(Process) 2.劃分作業單元之理由 .正確施與評比 .明確作業方法細部 3.劃分作業單元的原則 .宜有明確開始/終止點 .太短的工時的單元不宜在劃分 五.單元工時之紀錄 1.紀錄方式 A.歸零法 .每個單元均歸零重新測定 B .連續法 .開始啟動馬錶,一直貫穿所有週程到最後單元,才按 停馬錶.(但每個單元逐次記錄) C.累積法 .必須使用雙錶連動式特製馬錶 六.異常值之捨棄 1.捨棄異常值的理由 .統計精確度的需求 .統計上觀測次數的限制 .實務上的困難 2.算數平均法 3.眾數法 4.管理上下線法 七.複查觀測週程數/並予補足 1.合理觀測週程數的背景 .到現場測時也是抽樣的一種,必須符合統計學的原則 .抽樣數不夠,對整體不具有代表性 .但抽樣數太多就等於要測時很長的時間人力成本上不值得 2.使觀測更精準的條件 3.觀測次數複查公式 七.評比的背景 測時實務上的需求 a.標準工時在測定勝任額熟習的作業員, 及以標 準速度進行作業 .事實上,無法要求現場找出標準熟習的作業員 .作業員不可能隨時都已標準速度作業. b.解決辦法 . 以測時員的技巧去調整為擬標準速度狀態. 第三章 寬放的設定與賦予 公司訂的寬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