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3植树的牧羊人 导学案(无答案).pdf
13植树的牧羊人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牧羊人的故事。(重点)
知识目标
2.摘取关键,评价牧羊人的形象。
能力目标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难点)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教师活动
i.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了解本课学习要求。
2.引导学生自读知识卡片。了解作者及背景资料。
3.指导学生分层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扫清字障碍。
(2)感知课文内容。
(3)列出文章提纲。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体力与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
与蜜的田园。这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走进牧羊人的世界。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
【目标导学一知识卡片】
1.作者作品
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
小银行谋生。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和平信念.作品有人《世之歌》
《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等,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C
1
2.写作背景
2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
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
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
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境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
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
3.朗读课文,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干迪(hC)坍塌(tdn)废蟒(xU)浇灌(guAn)
帐箪(pdng).达(1逐)水果(qil)流酒(ting)
缝旗(xi)酬劳(ch6u)沉默寡言(gu.4)
4.解释下列词语。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干涸:干枯,没有水。
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转悠:,漫无目的的闲逛。
溜达:散步,闲走。
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比喻人性格内向。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文中用作动词,长出草木。
方法指导:人物描写方法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来提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