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五篇范文 .pdf
急诊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五篇范文
第一篇:急诊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
急诊科护理风险及预防措施
1.护理业务技术水平低:
急诊科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岗位,就诊病人多,病种复杂,病情重
且发展迅速,要求护士能快速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低年
资护士是急诊护理队伍的主要力量,由于临床经验欠缺、心理素质较差
等因素,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而急诊科又是开放式服务,一旦病人有什
么不好情况,家属立刻把愤怒情绪发向医务人员,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对策:加强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组织学习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
程序及抢救方法,让低年资护士有章可循,规范护理操作,掌握常用
的护理技术及急救技术。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定期考试。2.护患沟
通不到位:
由于患者和家属的文化背景及受教育情况不一,各自对医疗的期
望值不同,对疾病的认识也存在差异,所以急诊护士缺乏较好的应变
能力,对家属或病人反应的信息不予重视,语言用词不恰当,沟通不
统一,安排不到位等都容易激化矛盾。与临床科室之间协调不彻底,
病人被“踢皮球”等,引起纠纷。
对策:尊重、关怀、温暖,爱护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在护理
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外文化背景及对疾病认知的差异提供人性化的护理,
如使用对方可以听懂的方言,在执行各种操作前提前告知患者或家属,
取得同意和配合。告诉患者治疗的目的,减少矛盾发生。同时,工作
中严格要求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加强与医生、工勤人员、挂号、药房、
收费机其他临床科室的沟通协调,保障急诊绿色通道通畅。
3.救仪器设备老化或不完善,药品未及时补齐:
药品失效、未能及时补齐,摆放凌乱,抢救仪器设备配备不足或
未配备、老化及保养不妥,或者使用后未及时归位以及未及时充电,在关
键时刻无法正常运行,故障等导致延误抢救时机,酿成医疗纠纷。
对策:保障急救药品物品完好,班班查对点清,各班下班前补齐,
发现设备故障及时报修或寻找代替。保障急救物品药品在完好备用状
态,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4.急诊人力资源不足:
急诊人流不确定,随机性较大,病人相对集中的时候工作量大,
观察病情及沟通欠缺,不能及时满足病人及家属的需求,容易引起纠
纷。
对策:增加高危时段的护理人力,特别是小夜及大夜(6Pm-
12MN),设立二线班(备班),遇到突发公共卫生时间或其他特殊
情况时,通知总值班或者夜班护士长,统一调配全员护理人力,避免
因人力缺乏引起纠纷。5.法律意识淡薄:
急诊医护人员都未接受过较为完善的法律学习,对于急诊抢救无
效死亡的病人,如果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病情描述不确切,医学术
语不恰当,反映动态观察记录不及时,用药后效果观察记录部及时等,
容易引起纠纷。
对策: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德医风建设》
等相关文件及法律,增加护理文书相关知识培训。培养爱岗敬业精神,
急病人所急,一切多为患者着想,了解科室工作制度及各岗位职责。6.
护士责任心低
护士责任心低,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加错液体、用错药或未询
问过敏史等,易引起纠纷。
对策:加强责任心教育,各班明确职责,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急诊科杜旭航2013.09.10
第二篇:新生儿护理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新生儿护理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文章主要结合笔者多年在医院新生儿护理中的经验和总
结,着重针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提
出了新生儿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以供新生儿护理人员参考。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风险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2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8801(2014)05-0203-01
引言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和法律观念逐步提高,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越来越
大。新生儿室作为医院的高危科室,是进行监护及治疗的重要科室,
作为新生儿室的护士,只有充分认识护理工作中相关风险因素,才能
有效避免风险,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现将新生儿室护理风险与
防范报告如下。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分析
2.1医院感染的风险
新生儿室是一个结构相对独立,相对封闭,拥有现代化仪器设备,
无菌要求较严格的特殊工作环境。新生儿室是集中监护和治疗的地方,
也是院内感染的高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