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随笔(集锦15篇).doc
七夕节的随笔(集锦15篇)
七夕节的随笔1
早上,打开电脑,信息接踵而来,又到七夕了。
我也想念网络里的好友,太多,不能一一祝福,只在心里默默祝福,祝大家都好。能做到的,仅此,而己。
捧一本三毛的书,反复的读着。读得心隐隐的疼了,落泪。一直喜欢三毛超过张爱玲,从心里懂得三毛这样的女子,一头如藻的长发,一个温暖的荷西。
上学时便爱上荷西,想像三毛那样找一个如荷西样爱自己的人,可以陪他流浪,也可以与他仗剑走天涯。
想起三毛死的那样绝决,心便痛得流出了血。是太痛苦了?还是活得太过于清醒?在我狂热爱她的时候她便无声无息的消失在世界的尽头,不死的,是这一本本有灵魂有生命的文字。今日七夕,向天堂里的三毛问声好,向着天堂的方向挥挥手,大声的说“嗨!你好吗!”
在空间说说上写下一段文字,不喜欢七夕,不喜欢这个日子。因为今天,有孤单的朋友,因为今天,他或她注定了不会快乐。
我也小心冀冀的掩饰我的小快乐,太快乐了心里会有些许不安。很想没心没肺的活上几日,就几日便是得了便宜的活着。
三郎问我怎样庆祝,既是过节,当然与吃有联系。问这厮要去吃中餐还是西餐,他一脸坏笑的说“老婆,还是吃你做得吧!”小女儿欢呼雀跃,要吃炒胡萝卜,像蹦蹦一样爱吃萝卜。我问她谁是蹦蹦,她说,妈妈好笨,是熊大和熊二的好朋友。
我摇头长叹一声,我这命啊,人家过节有花有浪漫,我却在厨房里叮叮咚咚奏着俗事烟火。
取出精美餐具,仔细装好入盘。嘱咐女儿小心用餐别打碎妈妈心爱的杯碟,三郎笑我,成了个唠叨琐碎的女子。
是有些唠叨了,看不得这世上太多的悲欢离合。想起少年时的壮志与梦想,离现在愈来愈远。
此时,已万家灯火。一杯红酒不觉已喝完,念起远方的母亲。跑去电话前说句“妈妈,好想你!”不善表达,泪已婆娑。母亲在那头碎碎念道“你们好好吃饭,我不想你!”听见,母亲在电话的那头,低泣。
带着想念,再饮一杯时,已醉。好在父母有自主的时间和自主的银两,惟愿母亲身体好些,能完成和父亲周游世界的梦想。三郎说母亲才是文艺老青年,我的文艺看来是随了她。
跟三郎说好想去放一盏孔明灯,让它把我的思念与祝福带到每个人的梦里。天上,人间,花好月圆;今夕,何夕,七夕快乐!
今夜,无花无梦,今夜,有酒相陪。每一场的酒醉,都有一场繁华落尽,每—场的酒醉,都有一场尘埃落定。
三毛说“过份为己,是为自私自利,完全舍我,也是虐待了一个生灵—自己。”从此以后,我想,好好爱我自己。
七夕节的随笔2
儿时的七夕,还没有情人节的字眼。不知愁滋味的我只是听着奶奶讲的传说,寻找心中的浪漫。每当到了七月初七的夜晚,就在葡萄架底下放一盆清凉的井水,寻找织女美丽的倩影,倾听牛郎憨厚淳朴的语言。年复一年的长大渐渐地多愁善感起来,不由有了许多天真的梦幻,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居然感动那么多忠诚善良的精灵,燕子,用它们弱小的身躯,搭成鹊桥为了一年之中牛郎织女仅有一天的相见。那时的我幼小的心灵就有了美好的祈盼。牛郎织女的真爱啥时能打动地,感动天,让无情的王母娘娘收回银簪,令痴情的牛郎织女团圆,你挑水来我种田。
慢慢的才知道,其实牛郎织女所要求的男耕女织的生活多么简单。不过是广大劳动者最最普通的意愿。长相厮守的爱情多么平凡,之所以酿成鹊桥相会的遗憾,不知令多少人惋惜和嗟叹,被一代又一代人编成戏剧经久上演,成为爱情佳话千古流传。牛郎织女般的生活,意中人无法心手相牵,恩爱缠绵的痛苦结局令人扼腕,无非是取决于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牛郎织女般的爱恋是对于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的权利的挑战。
又一个七夕情人节来到眼前,早已没有了九十九朵玫瑰花的浪漫,但心中仍然是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祈盼。
但愿王母娘娘的银簪别再为天河划线,阻隔痴情的牛郎织女到达心中的彼岸。
七夕节的随笔3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节的随笔4
“乞巧”,前一日,女孩子取雨水井水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