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 25.1 发酵技术教学实录 (新版)北师大版.docx
2024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25.1发酵技术教学实录(新版)北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八年级生物下册“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章节紧密相连,学生需运用之前学习的微生物知识,理解发酵技术的原理及其在食品制作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通过探究发酵技术,增强学生对微生物作用的科学认识;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学会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食品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包括微生物的种类、形态、营养方式等,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此外,学生对食品制作的基本原理也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食品及其制作方法。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普遍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对食品制作和发酵过程尤为感兴趣。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强,能够通过实验活动来验证所学知识。学习风格上,多数学生偏好通过实践操作和合作学习来加深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对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发酵过程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此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失败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和帮助。另外,由于发酵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可能对等待结果的过程感到不耐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耐心观察和记录。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2024年春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特别是25.1“发酵技术”章节。
2.辅助材料:准备发酵技术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用于辅助讲解和演示。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发酵容器、微生物培养基、显微镜等,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实验操作台充足,便于学生进行发酵实验和观察。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教师展示各种发酵食品图片,如酸奶、酱油、啤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食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教师总结:“这些食品的制作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3.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将学习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了解微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讲解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如细菌、真菌的种类和形态,强调微生物在食品制作中的重要性。
2.介绍发酵技术的原理,解释微生物如何参与发酵过程,并举例说明。
3.讲解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如制作酸奶、面包、啤酒等,强调不同微生物对食品口感和品质的影响。
三、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如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
2.学生进行发酵实验,如制作酸奶,观察发酵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3.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微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特点,以及发酵过程对食品口感和品质的影响。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学生讨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举例回答:制作面包时,酵母菌发酵使面团膨胀,产生气体,使面包松软。
2.学生讨论微生物在不同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如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举例回答: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酸奶口感酸甜,有助于消化。
3.学生讨论如何控制发酵过程,保证食品品质。
-举例回答: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添加适量的发酵剂,可以保证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如观察到的微生物生长现象、发酵过程的变化等。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如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发酵技术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等。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
用时总计: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发酵技术的概念
-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生产食品、饮料或其他生物产品的技术。
2.微生物在发酵中的作用
-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在发酵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代谢活动产生酶,改变食品的成分和性质。
3.发酵微生物的种类
-常见的发酵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如酿酒酵母)、乳酸菌(如乳酸杆菌)、曲霉菌等。
4.发酵过程的条件
-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营养物质和氧气等条件。
5.发酵技术的应用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