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一).ppt

发布:2017-09-10约字共18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设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中又占主导地位。因此,活动小组可以据此有针对性地分析原材料供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存在的问题得到排除后,综合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9%左右。 1 2 3 4 5 6 图2 综合效率的帕莱托分析(第二层次) 良好的综合效率分析对于设备管理工作的改善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可以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判明设备运行中的各种时间损失;而且还可以通过量化管理的手段测算每天以分钟计的各项时间参数及所占的百分比。综合效率分析是TPEM中设备管理EM要素的重要手段。 2.设备技术状态分析 TPEM管理中设备操作人员通常都是通过工作记录的形式来评估设备技术状态的。对于维修及设备管理的改进来说,设备的技术状态是重要的依据,综合效率也是以技术状态作为其定性或定量分析的依据的。 技术状态分析包括综合效率分析中未涉及的设备状态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缺陷。对于自主活动小组来说,将两者结合起来将使对设备的评估趋于完善。 设备技术状态的评估涉及以下方面: ● 设备的可靠性 ● 设备的生产能力 ● 一般状态(包括外观、清洁度、维护保养程度、安全性、设备的使用环境等) 设备技术状态分析可参考以下表格加以记录。 设备技术状态分析 设备编号 技术说明 日期 使用部门 5分(优)4分(良)3分(中)2分(合格)1分(不合格) 总 分 可靠性: ? 生产能力: ? 一般状态: 外观、清洁度 维护保养程度 安全性 设备的使用环境 ? 技术状态的评估共分为五级: 优:完全符合各项技术标准和规范; 良:各项技术标准和规范基本符合要求,使用情况较为理想; 中:符合要求,存在改进的可能性; 合格:部分技术标准和规范不能达到要求,但可以维持时使用; 不合格:各项技术标准和规范均不符合要求,不能使用。 五级评估标准具体的划分及活动小组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如下表所示。 做一些辅助工作。 第五阶段:预防维修路线的规划: 在依据预防维修检查清单和预防维修作业指导书实施维修作业时,选择最佳的维修路线是一种提高维修人员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在维修管理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维修人员去现场作业时消耗在路上的时间往往要多于实际作业的时间。因此,根据不同的作业范围为预防维修规划一个合理的作业区域并根据不同作业地点设计最佳的维修路线,使得维修人员在作业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花费在路途上的时间是十分有意义的。 依据预防维修检查清单和预防维修作业指导书实施维修作业的时间经估算后,加上消耗在路途上的时间即可估算出维修作业所需的全部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应该为每一台运转或停机设备编制相应的路线图,同时维修工单上也应该附上去某台设备作业时的最佳路线图,以便尽可能地减少花费在路途上的时间,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 第六阶段:预防维修时间的计划编制: 实施预防维修时,通常都要制定相应的 年度计划,所有的预防维修措施都将列入其中。 在设备停机时间内安排的预防维修或者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实施的维修工作进度可以标注在所操作的设备上或在附近合适的地点加以显示。当维修作业完成后,相关人员应在工单上签字,以此作为对维修进度实施检查的依据。 检查清单及工作进度应该是动态的,这也是预防维修能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设备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对设备维修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及时修改维修作业时间间隔的重要依据。 加强对维修工作进度的协调,加大日常预防维修的工作强度,可以更好地推动企业预防维修工作的进行。良好的协调工作可以提高维修工作效率,平衡对专业维修人员的需求,同时可以减少对生产的影响。例如,如果某一周期内的计划不能做较大调整时,可以考虑将按月和按季度计划的维修工作结合起来同时实施。 第七阶段:设备维修日志的管理: 设备维修日志的管理对于生产设备的维修与改造都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