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和预防哮喘的关键措施[001].pptx
控制和预防哮喘的关键措施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需要全面管理。本演示文稿将介绍哮喘的本质及其有效控制方法。我们将探讨从药物治疗到生活方式调整的多种措施,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作者:
什么是哮喘?慢性炎症气道持续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狭窄平滑肌收缩导致气道变窄典型症状反复发作的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多种诱因过敏原、运动、冷空气等可诱发症状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
哮喘的流行病学3.4亿全球患病人数世界卫生组织数据4000万中国患病人数约占总人口的3%8.4%儿童患病率14岁以下儿童24.5万年死亡人数全球每年死亡病例哮喘影响全球各年龄段人群,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哮喘的病因遗传因素哮喘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ADAM33基因IL-4受体基因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父母有哮喘史的孩子患病风险增加3-6倍环境因素多种环境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室内过敏原(尘螨、霉菌、宠物皮屑)室外过敏原(花粉、霉菌孢子)空气污染物(PM2.5、二氧化硫)病毒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
哮喘的诊断临床症状评估典型症状:反复发作的喘息、气短、胸闷、咳嗽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加重肺功能检测肺功能降低:FEV1降低,FEV1/FVC比值降低气道可逆性: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改善≥12%且≥200ml气道高反应性测试甲胆碱激发试验运动激发试验过敏原检测皮肤点刺试验特异性IgE检测
哮喘控制的目标正常活动能力无活动限制最小症状无日间症状和夜间觉醒最少药物需求减少急救药物需求肺功能正常维持近正常的肺功能哮喘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使患者保持正常的生活和活动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症状和药物副作用。
哮喘控制评估哮喘控制测试(ACT)5个问题评分工具评分≥20分代表控制良好评分≤19分提示控制不佳日间症状评估每周症状出现频率症状对日常活动的影响程度控制良好:每周≤2次夜间觉醒因哮喘症状夜间醒来的频率控制良好:无夜间症状急救药物使用短效β2激动剂使用频率控制良好:每周≤2次
哮喘控制分级控制特征良好控制部分控制控制不良日间症状≤2次/周2次/周每天有症状活动受限无有明显受限夜间症状无有频繁急救药物需求≤2次/周2次/周每天多次肺功能正常<80%预计值<60%预计值急性发作无≥1次/年≥1次/周
哮喘药物治疗概述控制药物长期使用,减轻气道炎症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缓解药物按需使用,快速缓解症状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短效抗胆碱药(SAMA)急性发作药物严重急性发作时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氧疗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作用机制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减少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降低黏液分泌常用种类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环索奈德莫米松临床效益降低哮喘急性发作风险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相关住院率注意事项口咽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使用后漱口可减少不良反应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作用机制选择性激动β2肾上腺素受体引起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持续时间药效持续12-24小时适合长期维持治疗常见药物沙美特罗(12小时)福莫特罗(12小时)维兰特罗(24小时)安全警告不应单独使用,需与ICS联合可能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ICS/LABA复合制剂协同作用ICS增强β2受体敏感性LABA增强ICS的抗炎作用常用复合制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维兰特罗便利性优势单一吸入器提高依从性简化治疗方案使用策略固定剂量每日使用部分可用于维持和缓解治疗(MART)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SABA是最常用的急救药物,作用迅速(1-5分钟内起效),持续4-6小时。常见药物包括沙丁胺醇(舒喘灵)、特布他林、非诺特罗和左沙丁胺醇。使用频率是反映哮喘控制程度的重要指标,每周使用超过2次提示控制不佳。
其他控制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作用:抑制白三烯介导的炎症反应代表药物:孟鲁司特(顺尔宁)优势:口服给药,适合吸入给药困难的患者效果:中等效力,多用于轻度哮喘或联合治疗长效抗胆碱药作用:阻断乙酰胆碱,减少气道黏液分泌代表药物:噻托溴铵(思力华)适用:合并COPD的患者或ICS/LABA效果不佳者给药:每日一次吸入给药茶碱类药物作用: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代表药物:氨茶碱,茶碱缓释片限制:治疗窗窄,不良反应多应用:现已不作为一线用药
生物制剂针对IgE奥马珠单抗(Xolair)适用于过敏性哮喘针对IL-5美泊利单抗(Nucala)雷斯利单抗(Cinqair)适用于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针对IL-5受体本利单抗(Fasenra)可减少嗜酸性粒细胞针对IL-4/IL-13度普利单抗(Dupixent)适用于2型炎症性哮喘生物制剂适用于严重难治性哮喘患者,通常每2-4周皮下注射一次。
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