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雨水口施工要点及工艺标准.docx
道路雨水口施工要点及工艺标准
1.施工要点
1.1材料: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砂采用中砂,含泥量≤5%,使用前过筛。采用MU15蒸压灰砂砖、混凝土砖。宜采用饮用水拌合,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达到现行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规定。
1.2雨水篦子井圈和井盖采用复合材料。
1.3郊区型道路在设备区设置排水口,排水口周围1m范围地坪应顺坡坡向排水口,坡降高差10~15mm。井室采用直筒式。城市型道路上的路面应顺坡坡向雨水口。
1.4雨水口垫层与管道基础混凝土同时浇筑。道路上雨水口采用临时井盖:C25混凝土,厚度≥150mm,配筋双向f10mm、间距150mm。
1.5若有地下水时,井壁外侧抹水泥砂浆高出地下水位500mm。井基础下铺卵石层。
1.6井内流槽宜在井壁砌筑至管顶以上时进行砌筑。
1.7预留支管应随砌随留,其管径、方向、高程应符合工艺标准,管与井壁接触处用砂浆灌满,不得漏水,预留管口宜用砂浆砌筑封口抹平。
1.8接入支管,管顶应砌砖拱。
1.9井室内壁和流槽需要抹面,应按要求分层操作,赶光压实。
1.10在二次浇筑路面前,雨水篦子井圈按照路面标高,用C20混凝土坐浆找平,固定牢靠;浇筑二次路面时,对井圈位置进行二次浇筑,并校正位置及标高。
1.11道路外雨水井,在井座边增加细石混凝土泛水现浇带,既能防止泥土随雨水流入井内,又能提高观感质量。
2.工艺标准
2.1雨水口、井规格、尺寸、位置正确,与路面结合平顺,排水畅通。
2.2轴线位移≤5mm,平整度偏差≤3mm,井圈与井壁吻合偏差≤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