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4106_T 37-2021 蛋鸡生态养殖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4-13约3.59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20.30CCSB44

4106

鹤壁市地方标准

DB4106/T37—2021

蛋鸡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2021-07-01发布2021-08-01实施

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06/T37—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鹤壁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鹤壁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浚县畜牧局、浚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金喜、张成军、朱万江、张红军、冯建英、李成超、张贝贝、寇芳、郭迎亚、邢俊波、李玉东、董勇、赵砚明。

DB4106/T37—2021

1

蛋鸡生态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蛋鸡场的术语及定义、选址与布局、鸡舍与设备、有益微生物加草本植物保健料、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环保要求、档案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舍内笼养或发酵垫料床式养鸡场的生态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NY/T682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

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生态养殖

运用生态学原理,以生态设计及生物技术为核心、集约化为基础、现代化装备为手段,利用动物产生的废弃物,使“动物、有益微生物、环境”之间达到平衡、和谐、共生的状态,实现生态养殖、生态产品和生态环境和谐统一,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养殖方式。

3.2

有益微生物

能恢复肠道内正常菌群生态平衡的活性态微生物,用以预防和治疗菌群失调,以及由菌群失调导致的多种病症,又称益生菌。

3.3

微生态消毒剂

用有益微生物和相应基质配制而成的活性液态剂。3.4

草本植物保健料

预防蛋鸡消化道、呼吸道等疾病,把各种植物药(根、茎、叶、果)相配伍加工成粉状而形成的方剂。

3.5

净道

供鸡群周转、人员进出、场内运送饲料的专用道路。

DB4106/T37—2021

2

3.6

污道

蛋鸡粪便、污染物品、病死鸡和外销商品鸡出场的道路。3.7

全进全出制

在同一栋鸡舍或同一鸡场同一时间内只饲养同一日龄的雏鸡,经过一个饲养期后,在同一天(或大致相同的时间内)全部出栏(场)的管理制度。

3.8

雨污分流

通过不同渠道将雨水和污水分开输送或排放,不让雨水进入污水道的方式。

4选址与布局

4.1选址

应符合NY/T682的要求。

4.2布局

4.2.1养鸡场设生活区、生产区、隔离饲养区、废弃物处理区,各区分开且相距≥20m;废弃物处理区离养鸡场≥200m。

4.2.2生产区布置在生活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隔离饲养区和废弃物处理区在前两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生产区分设育雏区、育成区,两区相距≥20m。

4.2.3场区占地面积符合NY/T682要求,每相邻两栋鸡舍间的距离8m~15m为宜。

4.2.4场内分设净道与污道,净道与场区大门相通,污道与废弃物处理区相通。

4.2.5场区周围建设围墙或建立绿化隔离带。

5鸡舍与设备

5.1鸡舍

5.1.1采用环境可控鸡舍,栏舍总高度≥3m,水泥地面,屋顶采用隔气隔热材料建设。

5.1.2采用多层笼养,笼位下可为水泥地平面、自动刮粪水泥凹槽或发酵床槽。

5.1.3采用有益微生物发酵垫料床,将鸡养殖在垫料床上,定期向垫料床添加谷壳等垫料且喷撒有益微生物。

5.1.4采用高架层笼养,栏舍下层贮粪高度1.8m~2.3m,上层笼养鸡,舍高度4.8m~5.3m。

5.2消毒设施

5.2.1鸡场大门入口处应设置与门同宽,长6m~10m,深0.3m以上的消毒池。

5.2.2生产区入口处应设置更衣消毒室、洗手盆和喷雾消毒通道。

5.2.3各栋鸡舍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或消毒垫。

5.2.4鸡场及各栋鸡舍应配备完善的清扫、消毒设备。

5.3装卸鸡台

5.3.1生产区内设独立的装卸蛋鸡平台和专门通道。

DB4106/T37—2021

3

5.3.2与外界车辆接触的装卸台设在生产区围墙外,外界车辆不应进入生产区。

5.4现代化设施设备

包括自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