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三、我国旅游业市场开放的前景与对策(一)我国旅游产业市场开放的前景展望1.我国旅游产业的改革一贯强调与国际惯例接轨,政府从产业政策方面以及各行业部门从观念行动上都有了较为充分的准备;2.我国旅游产业的许多改革成果,如星级饭店的评选及服务标准,旅游景点(区)的质量等级评定等都已经具备相当的世界水平;3.旅游业属于《服务贸易总协定》中“一般例外”与“安全例外”之外的非保护部门,对于一国政府来说,它也是整个服务贸易体系中需要保护较少的行业之一;4.旅游产业是外向型经济产业,其自身特点决定了只有扩大开放,才能把国内旅游服务与国际市场有机的连接起来,从而带来大量的国际客源和外汇收入。5.中国政府在旅游贸易谈判中开出的报价单表明,我国承诺的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开放程度较高,限制条件也是较为宽松的。(二)我国旅游产业市场开放的相应对策1.逐步放宽准入限制,鼓励外国旅游服务提供者进入我国,通过合资、合营的方式进行旅游饭店或餐馆的经营业务。合资饭店须经国家计委、外经贸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审批,合资餐馆则由地方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审核批准。2.取消对跨国境旅游服务消费的限制,并尽量选择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存量丰富且亟待发展的省份作为提供跨国境旅游服务的试点。3.在部分旅游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省市举办合资旅行社试点,通过这些试点的“示范”作用,提供我们可资借鉴的经营管理经验,从而增强国内旅行社提高竞争力的意识。4.允许外国的高级管理人员、专家或经理、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供服务。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一)树立竞争观念,调整产业政策“入世”将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直接推上了国际竞争的舞台,面对这种新形式带来的冲击,我们要积极应对,本着利益均沾、共同发展的原则,深入了解国际惯例,对照通行做法,努力寻找差距,剖析原因,并在行业内部树立全员、全方位竞争的思想观念,及时调整旅游产业政策。作为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经济产业,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必须依靠两条路径,形成合力才能得以实现,一方面需要政府主导,通过向旅游产业的政策倾斜优惠来确保其快速有序的发展;另一方面则需要旅游产业内部各支持性行业部门及相关产业的联动配合,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以协调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二)加强政府督控,合理利用外资“入世”以后,由于《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市场准入”原则的作用,必然会导致大量外资和外企的涌入,在带来许多利益因素的同时,也增大了因市场盲动性给我国旅游产业造成结构性冲击和产业效应滑坡的危险系数,因此,国家要充分权衡这一冲击所派生的利弊得失,制定出资金项目投向、地域分布和档次调配的宏观计划,实施有效的限制性发展政策,加强政府的监督和控制。(三)提高自身实力,适时开放市场开放国内市场是我国“入世”时承诺的一项基本义务。我国在开放国内旅游时要把握好一个“度”,即能做到履行义务,又能较好地保护自身旅游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与国外那些老牌的旅游服务提供商相比,我国的旅游产业众多行业部门尚处于发育时期,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实力都比较低下,为了使国营旅游企业在“海外兵团”进入后免遭冲击,首先要苦练内功,通过全面整改来提高自身的行业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其次要善于借助试点合资旅游企业的经验和外方固有的市场网络进行大发展,积极参与竞争。开放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应遵循“适度开放、积极保护、鼓励参与”的原则。(四)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旅游精品东方文化古国的神秘光环使中国文化本身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激发着无数海外旅游者前来探寻与体验的愿望。在国际旅游产品的开发上要始终坚持发挥中国文化的优势,虽然各个地方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和市场条件开发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但就全国而言,总的方向应是充分挖掘中国文化的潜力,坚持开发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并形成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系列。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造以海外旅游者为主要目标群体的人造景观时,也必须将中国文化的因素考虑进去,突出中国文化的内涵,否则就难以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吸引力。四、旅游科技创新对旅游业的影响(一)创造了新的旅游消费方式(二)变革旅游企业的运作方式(三)变革政府的管理促销方式(四)促使旅游业规模加速扩展,产业竞争格局快速重组五、旅游科技创新的领域和重点(一)旅游生产力要素的科技创新1、旅游资源与产品的创新2.饭店、餐饮业中的科技创新3.旅游交通和运动探险类设备的科技创新4.旅游商品、纪念品的科技创新5.旅游娱乐休闲项目的科技创新6.废弃物处理系统和旅游厕所设备的科技创新(二)旅游服务与运营保障体系的科技创新1.旅游者便利新技术的科技创新2.能源节约技术的科技创新(三)旅游促销和管理的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