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毓英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pdf
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第一次综合素养展示
语文试卷答案
1.①草树知春不久归②百般红紫斗芳菲③独坐幽篁里④弹琴复
长啸⑤此夜曲中闻折柳⑥何人不起故园情⑦故园东望路漫漫⑧
双袖龙钟泪不干⑨雄兔脚扑朔⑩雌兔眼迷离
2.(1)悠闲金戈铁马飘逸
(2)B。“汲取”有吸取、吸收之意,比“获取”更形象生动,
常与“养分”搭配;“与时俱进”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
进,符合语境;“焕发”指光彩四射,“进发”侧重于由内而外突然
发出,“焕发”与“生机”搭配更合适。
(3)D。原句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增强”与“精神境界”搭
配不当,应是“提升精神境界”,且“带来审美愉悦”和“提升精神
境界”存在递进关系,D选项修改最恰当。
3.(1)示例:我祥子,有的是力气!只要我不停地跑,这北京城的
好生活迟早是我的!我要买车,要过上体面日子!(围绕祥子对未来
充满希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来写,符合老舍语言风格即可)
4.B。甲诗中诗人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情感,表现的是诗人高雅闲适
的生活情趣,并非孤单寂寞难以消解,B选项理解分析不恰当。
5.甲诗展现的月夜画面:诗人独自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里,一边弹
琴,一边长啸。竹林里寂静幽深,无人知晓,唯有明月洒下清辉,静
静地照着诗人,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乙诗展现的月夜画面:夏日
的西湖,放生的鱼鳖追逐着人游来,无主的荷花到处盛开。诗人躺在
水枕上,感觉山峦在俯仰;风里飘荡的船随着月亮徘徊,描绘出一幅
充满野趣、悠然闲适的月夜湖景图。
6.(1)只,只是(2)了解(3)追求快乐,舍弃痛苦(4)③
7.A。“既得半日之闲”“又免多时之寂”结构相似,且表意完整,
“快乐可胜道乎”是对前两者的反问,所以应在“既得半日之
闲”“又免多时之寂”后断开,选A。
8.(1)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2)既享受了一晚的快乐,又
节省了十年读书的辛苦,这样的好处不也很多吗?
9.诗人的情感有变化。之前诗人“终日昏昏醉梦间”,心情苦闷、
消极;后来“因过竹院逢僧话”,与僧人交谈后“偷得浮生半日闲”,
心情变得轻松愉悦,从消极苦闷转变为闲适自在。这与丙文中“与高
士盘桓,文人讲论”能获得快乐,避免寂寞的观点相符。
10.A。第②段主要通过他人介绍引出梅先生,对梅先生外貌描写较
为简略,并非仔细刻画和具体展现,A选项不符合文意。
11.(1)风度翩翩、气质高贵(2)注重细节、做事认真(3)和
蔼可亲、待人友善
12.(1)“全部”“为数不多”“全程”等词语强调了梅先生用英
语讲授课程的完整性,突出梅先生英语水平高,授课方式独特,也体
现了“我”对梅先生这堂课印象深刻,侧面烘托出梅先生学识渊博。
(2)示例:他,清华园里的优雅学者,风度翩翩,气质高贵。
弯腰捡起碎纸片,尽显品德高尚;实验时一丝不苟,彰显治学严谨;
英语课上,标准美音如潺潺溪流,滋润学子心田。他用言行诠释着师
者风范,是我们人生路上的璀璨明灯。(叙述经历简洁准确,评价体
现人物价值,语言有感染力即可)
13.开头从梅贻琦校长写起,为后文引出梅祖彦先生做铺垫,增强了
文章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梅贻琦校长德高望重,也侧面衬托出梅祖
彦先生的优秀,使读者对梅祖彦先生的形象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14.B。这类文化产品是在传统元素基础上进行创新改编,将传统价
值观与现代精神相结合,赋予新内涵,B选项正确。A选项“完全照
搬”错误;C选项“弱化文化内核”错误;D选项“彻底抛弃传统文
化”错误。
15.示例:《从哪吒看文化产品的创新与传承》《“神话新编”:
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围绕文化产品的创新、传承、文化自信等关
键词拟题,合理即可)
16.“灵珠”意象体现的中华文化与文明核心价值有:①反抗精神,
哪吒等角色不认命,勇敢挑战不公的“秩序”,如“我命由我不由天”
体现了对既定命运的反抗。②担当精神,从“逆天改命”到“守护苍
生”,角色们为了种族、苍生,承担起责任,打破既定利益格局,重
建秩序。③文化自信,这些文化产品在传统元素基础上创新,强调文
化对自身定位的赋能,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17.C。应是社会和时代不断发展进步,促使春联的内容和形式出现
新变化,C选项因果关系颠倒。
18.(1)春联一:运用对仗手法,“春风”对“岁月”,“送喜”
对“更新”,“财入户”对“福满门”,对仗工整,简洁明了地表达
了迎春纳福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