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山西省原平市事业单位考试(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重点难点精练试题必考题.docx

发布:2025-04-09约2.31万字共5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5年山西省原平市事业单位考试(自然科学专技类C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重点难点精练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150题)

1、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是()。

A.降低税率

B.提高利率

C.缩减财政支出

D.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答案】:A

2、宗教不是下列哪一战争的原因()

A.两伊战争

B.巴以冲突

C.十字军东征

D.伊拉克战争

【答案】:D

3、司马迁心胸开阔,不带成见,是个严格的史学家,而不是儒教的提倡者,在议题上他采取()的态度,他极度崇敬孔子,但他不是个()的孔门信徒。他所描绘的孔子是个人,而不是个圣人。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客观虔诚

B.开放盲从

C.中立狭隘

D.宽容狂热

【答案】:C

4、在城市中,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一旦发生火灾,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穿过充满烟气的楼道时,尽量降低头部的高度

B.沿墙壁逃生寻找出口

C.将鼻尖靠近墙角或在阶梯角落换气

D.迅速乘坐电梯撤离

【答案】:D

5、中国古代的责任司法意味着司法人员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出了错案必须承担责任。在法家思想中,责任司法的理论源于责任行政的理论,因为当时司法权和行政权不分家。责任行政的理论要求行政执法主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为此,秦朝制定了完善的监察制度,对行政执法进行了严密的监察,对执法主体的违法行为进行追究。当时司法权是行政权的一部分,因此,对行政权的监察包括了对司法权的监察。监察主体如发现司法人员有司法不公问题,会对其惩戒。可以说,监察制度是当时司法责任制得以确立的前提。秦朝的司法责任制具有开创性,《秦律》中规定的“不直”等罪名就是例证。责任司法也是一种“治吏”司法,法家提倡“明主治吏不治民”(实际意思是治吏重于治民),要求将整治官员作风纳入法治化轨道。

A.中国古代的责任司法的涵义

B.责任司法的本质和历史意义

C.责任司法内涵的产生和历史嬗变

D.我国古代责任司法和法学思想的渊源

【答案】:D

6、一次提审之后,办案员甲对乙说:“我相信犯罪嫌疑人说的一定是真话,但真话他未必都说了。”甲的意思不包括()。

A.犯罪嫌疑人没有把他知道的全说出来

B.犯罪嫌疑人说的都是他知道的

C.犯罪嫌疑人隐瞒了事实真相

D.犯罪嫌疑人歪曲了事实真相

【答案】:D

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同时要求“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当前,面对新目标新形势,党员干部要甘当群众的“学生”。党员干部只有“扑下身子”,才能了解群众需要什么、盼望什么,群众才会愿意、敢于讲真话、说实情、谈想法。如此,调查研究才能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准确掌握真实情况,避免“走马观花”“蜻娗点水”。这段文字主要讲了()。

A.调查研究是各项工作的基础

B.调查研究要讲究方式方法

C.调查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D.如何了解群众真实情况

【答案】:C

8、在京剧中,性格比较活泼、爽朗,举止也较轻盈伶俐的青年妇女角色是()。

A.青衣

B.花旦

C.武旦

D.彩旦

【答案】:B

9、在某国,10年前放松了对销售拆锁设备的法律限制后,盗窃案发生率急剧上升。因为合法购置的拆锁设备被用于大多数盗窃案,所以重新引入对销售该设备的严格限制将有助于减少该国的盗窃发生率。最有力地支持以上论述的一项是()。

A.该国的总体犯罪率在过去10年中急剧增加了

B.5年前引进的对被控盗窃的人更严厉的惩罚对该国盗窃率没什么影响

C.重新引入对拆锁设备的严格限制不会阻碍执法部门对这种设备的使用

D.在该国使用的大多数拆锁设备是易坏的,通常会在购买几年后损坏且无法修好

【答案】:D

10、①新闻报道发生了一次里氏6.8级地震②人们纷纷向外跑去③老鼠窜来窜去,鸡不入舍④有人跳出窗户摔伤了脚⑤室内的吊灯在摆动()

A.1-3-5-2-4

B.3-5-2-4-1

C.1-5-3-2-4

D.2-4-5-3-1

【答案】:B

11、高气压中心附近的高空气流会向低空流动,空气在下降过程中温度会上升。所以,高气压中心附近的天气一般是()。

A.晴天

B.阴天

C.强风

D.雷雨

【答案】:A

12、某商场为了提高销量,以七五折销售某款笔记本电脑,打折后售价为3600元,则该笔记本原价为每台()元。

A.4200

B.4500

C.4800

D.5100

【答案】:C

13、有下列表现的公务员,应当被辞退的是()。

A.甲某,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

B.乙某,连续旷工超过10日

C.丙某,因公致残且丧失工作能力

D.丁某,不胜任现职工作,经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