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支架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模板支架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 施工工艺流程
地基处理→铺放垫木和安放底座→放置纵横向扫地杆→搭设立
杆、横杆→设置剪刀撑→连接加固板底架体→铺设顶板木胶合板→检查验收模板支架→浇筑顶板砼。
4.2 操作要点
4.2.1 地基处理应符合第3.2.8条的规定。
4.2.2 沿纵横向设置水平支撑,每根立杆地部均应设置底座或垫板。立柱低面以上200mm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4.2.3 立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一步距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间距≥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1/3步距。
4.2.4架体内部在距离地面3m高满挂一道双层安全平网,安全平网和架体连接牢固,同时在距板底800mm高度满铺木脚手板,作为施工过程中的操作平台,脚手板两端采用8#铁丝箍紧。同时每三块
脚手板两端用直径3.2mm的镀锌钢丝和φ14钢筋和横杆捆绑结实。
4.2.5当搭设高架支撑架时,可以先用立杆组成一个支撑柱单元,每个单,高度的基本模数。再在支撑柱单元之间用长度较长的横杆联结起来,组成高架支撑架。
当有一个大的集中荷载需要支撑架承担时,可采取以下三项措施,现叙述如下。
增加主杆数:增加主杆数就是缩小立杆间距,加大立杆密度。可选取最短型号的扣接式横杆交所有立杆连结为一整体,并适当设置一些斜杆组成支撑架。若需要现缩小立杆间距时,可以采用两组或多组架子交错叠合布置,横杆错层连连接,如图所示。
2 扩大基底面积:将支撑架底部面积扩大,并照按照传力方向设置斜撑,将中间所承受的集中力传递到扩大的底部(如所示),以免地基局部过载。
3 加强整体稳定:加强整体稳定的方式有两种。
1)设置横托撑:当重载支撑侧旁有稳固的物体时,可设置横托撑将其一端用碗扣接头与支撑架相连,另一端插上可调托撑,安装支撑横梁、抵紧在稳固的物体上。如下所示。
可调横托撑
2)设置斜撑:这是一种依靠斜撑加强支撑架本身稳定性的措施。.2.7 模板支撑架高度超过4m时,应在四周拐角处设置专用斜杆或四面设置八字斜杆,并在每排每列设置一组通高十字撑或专用斜杆(图)。
图 模板支撑架斜杆设置示意图
模板支撑架高宽比不得超过3,否则应扩大下部架体尺寸(图),或者按验算,采取设置缆风绳等加固措施。
图 扩大下部架体示意图
4.2.9 房屋建筑模板支撑架可采用立杆支撑楼板、横杆支撑梁的梁板合支方法。当梁的荷载超过横杆的设计承载力时,可采取独立支撑的方法,并与楼板支撑连成一体(图)。
图 房屋建筑模板支撑架
人行通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模板支撑架人行通道设置时,应在通道上部架设专用横梁,横梁结构应经过设计计算确定。通道两侧支撑横梁的立杆根据计算应加密,通道周围脚手架应组成一体。通道宽度应≤4.8m(图)
图模板支撑架人行洞口设置图
洞口顶部必须设置封闭的覆盖物,两侧设置安全网。通行机动车的洞口,必须设置防撞设施。mm,宽度200-300mm,两端使用10-14号镀锌钢丝捆紧。禁止使用开口、破裂、腐朽和有横透疖的木板。
4竹脚手板宜采用毛竹或楠竹制作,竹串片脚手板使用宽度不小于60mm的竹片和直径5-10mm、间距不大于600mm的拼接螺栓制作,孔径应紧密配合,螺栓必须可靠牢固,出现滑丝后应立即更换。
5.1.5拉接件及其预埋件
1拉接件及其预埋件均使用与架体同种规格钢管制作,采用直角扣件连接。
2预埋件长450mm。
5.1.6 板模板分压型钢板模板、配筋砼模板、竹胶合板、木胶合板等模板下面仅就木胶合板的性能作些介绍:
1 木胶合板从材种分类上可分为软木胶合板(材种为马尾松、黄花松、落叶松、红松等)及硬木胶合板(材种为椴木、桦木、水曲柳、黄杨木、泡桐木等)。
2 构造和规格
(1)构造
模板用的木胶合板通常由5、7、9、11等奇数层单板经热压固化胶合成型。相邻层的纹理方向相互垂直,通常最外层表板的纹理方向和胶合板板面的长向平行,因此,整张胶合板的长为强方向,短向为弱方向。
(2)规格
模板用木胶合板的规格尺寸见表5.1.6-1
模板用木胶合板的规格尺寸 5.1.6-1
厚度(mm) 层数 宽度(mm)))) 材料堆放
1经检查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平稳,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
2定期对各种材料进行检查,防止发生锈蚀及破坏。
5.2 机具设备
1钢卷尺(GB 10633-89)
(1)型号:制动式(5m),摇卷盒式(50m)。
(2)功能:5m制动式钢卷尺用于搭设时测量步距和跨距,50m摇卷盒式钢卷尺用于搭设前确定跨距。
2游标卡尺(GB/T 1214.2-1996)
(1)型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