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专升本)-成人高等考试《大学语文》(专升本)模考试卷.docx
大学语文(专升本)-成人高等考试《大学语文》(专升本)模考试卷
单选题(共114题,共114分)
(1.)《报刘一丈书》中“权者”的形象特征是()
A.狐假虎威
B.贪婪(江南博哥)虚伪
C.奴颜婢膝
D.才德称位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对古文的理解与掌握。
应试指导:《报刘一丈书》中,“权者”先是傲慢不见,后假辞贿金,纳后则为来客说好话。“权者”的形象特征是贪婪虚伪。
(2.)下列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A.见图A
B.见图B
C.见图C
D.见图D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A项“滋”,意为“增多”;B项“卒”,意为“尽,遍布”;D项“凌”,意为“侵犯”。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司马光强加给王安石变法的罪名是()
A.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
B.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C.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
D.一切不事事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对作品内容的全面理解和把握。
应试指导:《答司马谏议书》这篇文章有理有据地驳斥了司马光对王安石推行新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批判了保守派的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思想,表现了作者坚持真理、坚持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4.)“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A.《季氏将伐颛臾》
B.《寡人之于国也》
C.《谏逐客书》
D.《郑伯克段于鄢》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成语的出处。
应试指导:“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5.)“饮冰室主人”指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黄遵宪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的相关内容。应试指导: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有《饮冰室文集》。
(6.)《短歌行》(其一)的主旨是()
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慨功业未成,忧从中来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主旨。
应试指导:《短歌行》(其一)是曹操在宴会上为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和人生感慨而作,表达了他渴求贤才、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7.)《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青年的使命是()
A.崇奉国粹
B.热心复古
C.创造第三样时代
D.赞颂中国的“固有精神文明”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对作品的理解。
应试指导:《灯下漫笔》中,作者表达了“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掉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的思想,号召青年创建从未有过的“第三样时代”,“无须反顾”向前看。
(8.)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自称()
A.刘郎
B.季鹰
C.江南游子
D.桓温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古诗词的理解。
应试指导:辛弃疾是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但因为金人南犯,宋朝统治者腐败无能无力抵抗,不得不在江南过着离乡背井的漂泊生活,故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自称“江南游子”。
(9.)有“曲状元”之称的元代散曲家是()
A.王实甫
B.马致远
C.关汉卿
D.白朴
正确答案:B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文学常识。
应试指导: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散曲作家,被时人称作“曲状元”。后世把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10.)“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象征、比喻
B.象征、拟人
C.双关、比喻
D.比喻、拟人
正确答案:D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中的修辞方法。
应试指导:“献愁供恨”是说,远山引起人的愁和恨;“献”与“供”的使用,赋予山以人的情感行为,是拟人手法。“玉簪螺髻”是将山的形状比作妇女头上的玉簪和螺形的发髻,是比喻手法。
(11.)在下列诗句中,使用了“赋”的表现手法的是()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正确答案:C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修辞手法。
应试指导:A、B、D三项用的都是“比兴”的表现手法;C项的表现手法是“赋”。赋指的是直接陈述事件的表现手法。
(12.)下列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A.而吾未尝以自多者。多:夸耀
B.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举:列举
C.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赍:借给
D.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仅:只有
正确答案:A
参考解析: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言词语的解释。
应试指导:B项“举”应为“称举、推行”之意;C项“赍”应为“赠与”之意;D项“仅”应为“几乎,将近”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