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ppt
5.8.2房屋抗震设计基本规定1.结构体系(3)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或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1/4;或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可采用70mm~100mm;(4)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5)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6)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大,地震作用随之增大,因而房屋的破坏也越严重。房屋类别最小墙厚度(mm)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67890.05g0.10g0.15g0.20g0.30g0.40g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度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多层砌体房屋普通砖240217217217186155124多孔砖24021721718618615593多孔砖190217186155155124——混凝土砌块19021721718618615593注:①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②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的数据适当增加,但增加量应少于1.0m;③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1.高度与层数(2)各层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5.36中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还应再减少一层;注:横墙较少是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其中,开间不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不到20%且开间大于4.8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50%以上为横墙很少。(3)抗震设防烈度为6、7度时,横墙较少的丙类多层砌体房屋,当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应允许仍按表5.37中的规定采用;(4)采用蒸压灰砂普通砖和蒸压粉煤灰普通砖的砌体房屋,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仅达到普通黏土砖砌体的70%时,房屋的层数应比普通砖房屋减少一层,总高度应减少3m;当砌体的抗剪强度达到普通黏土砖砌体的取值时,房屋层数和总高度的要求同普通砖房屋。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注:当使用功能确有需要时,采用约束砌体等加强措施的普通砖房屋,层高不应超过3.9m。3高宽比限制(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之比)原因:随着房屋高宽比增加,地震作用效应将增大,由整体弯曲在墙体中产生的附加应力也将增大,房屋的破坏将加重。烈度6789最大高宽比2.52.52.01.5注:单面走廊房屋的总宽度不包括走廊宽度;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时,其高宽比宜适当减小。房屋最大高宽比4抗震横墙的间距原因:①多层砌体房屋的横向地震作用主要由横墙承担,需要横墙有足够的承载力,且楼、屋盖必须具备一定的水平刚度。②若横墙间距较大,房屋的相当一部分地震作用通过纵墙传至横墙,纵墙会产生出平面的弯曲破坏。影响因素:设防烈度和楼屋盖类型房屋类别烈度6789多层砌体房屋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515117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11194木屋盖994-注:①多层砌体房屋的顶层,除木屋盖外的最大横墙间距应允许适当放宽,但应采取相应加强措施;②多孔砖抗震横墙厚度为190mm时,最大横墙间距应比表中数值减少3m。房屋横墙的间距(m)5局部尺寸的限值局部地震破坏:多发生在承重窗间墙处、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处、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处、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处、无锚固女儿墙处等位置。部位6度7度8度9度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1.01.01.21.5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01.21.5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01.01.0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01.52.0无锚固女儿墙(非出入口处)的最大高度0.50.50.50注:局部尺寸不足时,应采取局部加强措施弥补,且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4层高和表列数据的80%;出入口处的女儿墙应有锚固。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6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