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 贴近际 贴近学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贴近学生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有效教学的探索
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 唐丽华
近年来,随着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以及普通高中的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出现了整体下降的趋势,大多数学生不仅在文化基础知识方面非常薄弱,就连身体素质的下降和运动能力也很令人担忧:学生的上课精神面貌和纪律问题成为最困扰体育教师的问题,不少学生站没站样、动无动相,甚至连老师组织的一些体育游戏也不会玩。体育课的教学“无奈”地成为老师“强迫”学生运动,学生又想尽办法逃避的恶性循环的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然而,学生毕业后,大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饱满的精神面貌是他们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基础。从这个角度看,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也是中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我校还有诸如“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中许多人将进入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其中韵律体操、运动游戏等体育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为了改变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厌学的被动局面,完成体育课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目标,从2003年开始,我校的体育教学围绕“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思路,开展了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这是论文的问题。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这是论文的问题。
一、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改革的方向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标准》要求学校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同时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学有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需要。
结合我校体育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学生上体育课没有运动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不具备相应的运动能力,就像一个没有学习能力的人,不可能有学习状态一样。而学生没有运动能力又与我们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有关。事实上,以往我们的体育教学更多的是老师们的一相情愿,所教内容连老师自己都觉得枯燥无趣,教师只是机械的在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而学生因为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上课就会无精打采,进而轻易放弃学习,结果是使教与学
因此,我们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提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理念,开展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改革,探索体育课的有效教学。这是解决问题的“假设
这是解决问题的“假设”。
二、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三贴近”为原则,改革教学内容
一是要重视基础,贴近生活,坚持体育课要教给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技能。生活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动作,人每天都在行走,但走路的身体姿态、步法、节奏、躯干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人的精神面貌,而处于良好的状态正是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中成功所需要的技能。
二是从简单开始,贴近实际。强调体育要教会学生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技能,如上肢、躯干、下肢运动的动作和走、跑、跳、的技术方法,使运动能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一到多能,直至发展成专长。
三是从美育入手,贴近学生。我们根据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的女生爱美,男生好酷的特点,把基础动作教材通过艺术装饰的方法,如:欢快优美的音乐、丰富的队形变换、亮丽的动作造型、具有时代感的表现形式等,使看似单调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富有乐趣和美感。
此外,我们认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动”起来,学习才能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依赖走向独立,从独立自主走向探究和发现,从不断追求走向勇于创新,取得更大的成就。
按照上述原则和观点,目前我校已开发了数十种既有健身强体功能,又能表现美、创造美的校本教材,如校园集体舞、轻器械健身团体操、健康搏击操、民族韵律操等内容。这些教材从学生中来,在实践中提炼生成,内容和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兴趣爱好,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同时,校本教材随着学生运动能力的逐步提高和探索意识的增强,也在不断的改造和升级,使之更加完美和富有挑战性。
(二)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学习相结合为原则,改革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怎么样传授。传统的体育教育中,学生基本上采用的是被动性的学习方式,即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跟着练什么,学生可以不用动什么脑筋地进行机械的练习。这种教学方式对在掌握现成的、简单的技术动作有一定的作用,但无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实践中探索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学习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