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报.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 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3.4 山岭隧道与施工道路 ■ 山岭隧道 共计建设山岭隧道15条,集中在 陕晋段。主要措施: ● 渣场布设与弃渣拦挡。 ● 隧道洞门及边仰坡的砼防护。 ● 排水工程。 3 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 施工道路 (1)新建公路(伴行路) 既用于管线施工,又用于运行期养 护维修,属永久占地。 ● 挡土墙。 ● 排水沟和过水涵洞。 (2)施工便道 属临时占地。 ● 尽可能利用原有乡间道路,适当 加以拓宽、平整和压实。 ● 在湿陷性黄土区,修筑时分层夯 实,山坡段采用块石或草袋护坎。 ● 搞好排水设施,经过农地时考虑 灌溉需要。 ● 施工结束后,恢复地貌和农田。 3 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3.5 输气站场与施工营地 ■ 输气站场 无锡分输站 ● 尽可能做到挖填平衡。 ● 施工中采取临时防护措施。 ● 搞好场地排水措施,确保地表排 水畅通。 ● 施工结束后对周边扰动占压的土 地进行平整。 ■ 施工营地 按照交通方便、功能齐全、依托 社会、有利施工的原则,选择就近村 镇,租用当地民房,依靠当地水电供 应,减少对周边环境和水土保持的影 响。 4 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 4.1 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 4.1.1 工程措施 (1)水工保护 陕晋段 5476 处 豫皖段 356 处 苏沪段 233 处 (东段合计) 6065 处 4 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 (2)其他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 主要为陕晋段施工道路(伴行路)、山岭隧道工程中的排水沟、挡土墙 和隧道洞脸防护工程。据竣工资料不完全统计,东段共计完成: 浆砌石排水沟 1.80万m3; 浆砌石挡土墙 5910m3; 隧道洞门及边仰坡砼防护 2515m3; 灰土 7930m3。 4 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 (3)地貌恢复和耕地恢复 5075.04 3965.35 1407.87 东段合计 hm2 hm2 km 单位 1394.46 2122.04 1558.54 项目区耕地恢复面积 751.80 1718.02 1495.53 管线地貌恢复面积 260.17 613.58 534.12 管线地貌恢复长度 苏沪段 豫皖段 陕晋段 项 目 4 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 4.1 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 4.1.2 植物措施 (1)管线绿化 主要在豫皖段和苏沪段。绿化重点地段为太行山南麓土石山区、黄土塬 和黄土丘陵区、江淮丘陵岗地和部分平原河流两岸滩地。包括人工造林、人 工种草、飞播造林、自然恢复等多种形式。 调查估计,豫皖段管线人工绿化面积约79.38hm2,约占管线绿化面积的 40%;苏沪段管线人工绿化面积约3.53hm2,约占管线绿化面积的14.9%。 4 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 (2)站场绿化 东段22座站场设计绿化总面积15.55hm2, 平均绿化率31%。已有19座站场完成绿化任 务,包括陕晋段1座,豫皖段8座,苏沪段10 座。总计完成绿化面积13.57hm2,占计划任 务的87.3%。其中,陕晋段完成1.48hm2,豫 皖段完成3.08hm2,苏沪段完成9.01hm2。 因站场扩建、设备安装等原因尚未绿化 的3座站场(靖边压气站、延川清管站、阳 城清管站),已经预留平整了绿化用地,有 的已采取临时措施。 4 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 4.2 水土保持专项工程 4.2.1 陕西段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工程 工程于2004年5月招标,8月开工。全 线共分6个标段,其中3、4、5、6标段属东 段范围。 工期:2004年7月-2007年10月。其中, 工程措施定于2004年9月前完成;植物措施 定于2004年10月底以前为首次种植期,200 4年11月-2007年10月进行为期三年的补植、 抚育和管护。 植物措施验收标准:林草成活率不低 于80%,覆盖度不低于40%。 投资:618.73万元。 陕西段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工程完成情况 4 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 造林、种草,绿化管线 挡土墙、排水沟 3 处; 柴草沙障 1 处。 造林面积 185.66hm2, 占设计数量的91.3%; 栽植苗木 274.5万株,占设计数量的162.0%; 种草面积 80.75hm2,占设计数量的39.7%; 播撒草籽2759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