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离心泵基本知识...ppt

发布:2015-12-25约8.15千字共8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开车1 (1)如果最小流量管路装有阀门,请将其完全打开。 (2)确保吸入阀门完全打开,而排出阀门完全关闭。打开开关,四、五秒钟后关掉开关。在此期间,确定转向是正确的。排出管路上的排气阀完全打开,并且确保泵体内的气体彻底排净。开停2-3次,确保泵与主要转子运行正常,不进行此项工作不允许泵运行。 (3)再一次打开开关。 打开排出阀门同时监测排出压力,然后让泵持续运转,有一要点须指出,既通过打开排出阀门而引起的流量增大将使吸入压力发生变化。如果吸入压力低于数据表上的值,则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措施。 (4)应避免下面这样的操作,即当停车时泵内介质温度升高,从而发生汽化,产生噪音和振动、腐蚀等现象的操作。而且,当泵送介质为高汽化压力介质时,这样的操作即使只有一分钟,也不允许。同样,噪音和振动增大和流量逐渐降低最佳效率点流量约一半时,也应停车。 开车2 (5)即使用上述相同方法开车(泵送介质为高汽化压力的碳氢化合物),排出压力可能刚开始时上升,随之又突然降低至接近于吸入压力。这是为了防止泵运行出现上述现象而在吸入管路上装上一个蒸汽阀从而引起的结果。此时应立即停车并用前述防范将泵体内的气体排尽,然后再一次开车。 (6)分别检查泵与电机 在泵启动时,电流、电压、每一部分的润滑油、转动声响、振动、排出压力、吸入压力等这些参数应监测。 (7)为了防止外界杂质在泵启动时进入泵内,在泵吸入侧装一过滤器,,在泵与过滤器间装一压力表,用来监测在泵启动时由于装了过滤器而引起的压力降。当过滤器被堵塞而使压力降增大时,应该停车清洗过滤器。如果压力降升高并且泵吸入压力不足,此时泵可能已被烧坏。 (8)在泵启动30-60分钟后,再次确定上述(7)段各项,并且对轴承进行测温。 正常运转 不正常压力、电流波动、振动、噪声等都是机组异常的表现,确定原因并在早期就采取相应措施。 要求按如下各项详细地做好日常记录。 检测条款: (a) 吸入和排出压力(参考泵数据表) (b) 电流值与每次波动。 (c) 轴承温度 (d) 油位 (e) 振动 (f) 噪声 (g) 轴封状况 泵运行时振动检查 轴承润滑油 透平油ISO VG46一般用于油浴润滑系统。 初次运行300小时后,应更换润滑油。 以后每三个月必须更换一次。 如果泵持续运转,则每6个月更换一次润滑油。 通过恒位油杯换油,合适油位约高于短水平管中心线7.2mm。 备用泵的定期维护 (1)备用泵吸入阀门完全打开,泵内充满介质并在泵上加上吸入压力。. 如泵排出阀保持打开状态,利用止回阀防止逆流现象发生,在此条件下重新启动泵。 (2)环境温度过低使备用泵输送介质凝固时,则应在泵排出侧装一逆流装置(流量约1 m3/h),并使其保持运行状态。 (3) 开车前暖泵 当输送介质温度T≥120℃时必须暖泵,使暖泵介质从泵体(通过排液孔)较低部位循环。 (4)每月都应检查泵是否运转正常。 在开车前,通过手动盘车确定转子是否运转顺畅。 备用泵与主泵的维护周期一致。 如果泵运转异常或泄漏,建议采取措施。 (5)如泵在寒冷条件下运行,则应打开排液阀和排气阀,使泵体内的介质完全排尽,这有利于保护泵体。 当轴承体和泵盖为水冷结构时,冷却腔和管路里若有冷却水则应排尽。 (6)如果泵需空闲一段时间,则应排尽泵体内介质,然后泵体内表面涂上保护层,外部刷防锈油。 (7)确定每个月手动盘车时转子运转顺畅。 5、离心泵常见故障及处理 不上量 流量不足 电机超负荷 异常振动和噪音 轴承温度高 泵体过热 密封泄漏 5.1不上量 灌泵不充分或排气不完全。 吸入压力与汽化压力压差太小。 吸入管路中充满气体。 转速过低。 转向错误。 系统总扬程大于设计扬程。 泵不适当的并联运行。 泵盖漏气。 电力不足。 阀门关闭。 5.2流量不足 泵与吸入管路不能充满液体。 吸入压力和蒸汽压力差别太小。 介质中有气体或空气。 吸入管路或密封腔内有气体。 吸入管漏气。 密封腔漏气。 转速太慢。 转向错误。 系统总扬程大于设计扬程。 介质粘度值与设计时不一致。 叶轮外界进入的杂质卡住。 泵体口环被触碰。 叶轮损坏。 5.3 电机超负荷 运转速度过快。 转向错误。 系统总扬程小于设计扬程。 特殊的重力,并且介质的粘度与设计值不同。 转动部分与固定部分有接触。 泵体口环磨损。 机械密封/密封管包装组装不正确。 5.4异常振动和噪音 泵或吸入管路未充满介质。 气穴现象。 运转能力过分地降低。 对中不良。 轴弯曲。 转动部分与固定部分有接触。 轴承磨损。 叶轮损坏。 转向错误。 转动部分不平衡地振动。 轴承被轴承箱的水侵蚀。 5.5轴承温度高 对中不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