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材料-第四章混凝土.pptx

发布:2018-05-02约1.03万字共1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混凝土;第一节 概述;2、混凝土的分类;(5)按混凝土的强度分:低强混凝土(fcu≤30MPa)、中强混凝土(fcu=30~60MPa) 、高强混凝土(fcu=60~100MPa)及超高强混凝土(fcu≥100MPa)。 通常使用最普通的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的水泥混凝土。混凝土又叫“砼”。;3、混凝土的优缺点;第二节 普通混凝土及组成材料;四种组成材料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 砂、石: 骨架作用;抑制混凝土的收缩。 水泥+水→水泥浆: 水泥浆包裹在砂粒的表面并填充砂粒间的空隙而形成水泥砂浆,水泥砂浆又包裹石子表面并填充石子间的空隙,形成混凝土。 凝结硬化前:   起填充、润滑、包裹的作用 凝结硬化后:   起胶结作用;1、对混凝土材料的基本要求 (1)适应的和易性 (2)设计的强度 (3)适应的耐久性 (4)经济合理,降低成本 ;2、水泥;(2)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选择水泥强度等级方法: 1、原则上,配制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选择高强度等级的水泥;? 2、一般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5~2.0倍;? 3、配制高强混凝土时,可选择水泥强度等级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1倍左右一般为0.9~1.5倍。 ;3、混凝土中的细骨料——砂;分类;(2)砂的主要技术要求;项 目;b、有害物质含量 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等杂物,有害物质主要是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氯化物等。见下表。;c、砂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 Ⅰ、砂的粗细程度:不同粒级的砂粒混合在一起的总体砂的粗细程度。 颗粒大,比表面积小,水泥浆用量少?,但空隙率大,密实度差颗粒小,比表面积大,水泥浆用量多?,但空隙率小,密实度高?。 衡量砂的粗细程度的指标——细度模数MX 用六个标准方孔筛测定砂的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之和即为细度模数MX? 由于砂是指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故细度模数MX的公式可表示为:? ;细度模数MX的测定方法—筛分法;砂按细度模数的分类: 根据细度模数的计算公式可知,细度模数值越大,表示砂越粗;? 普通砼用砂细度模数的范围一般为3.7~1.6;? 根据《建筑用砂》(GB/T14684—2001)的技术规范要求,砂的粗???程度分为:? 粗砂:MX =3.7~3.1 中砂:MX =3.0~2.3 细砂:MX =2.2~1.6;Ⅱ、砂的颗粒级配 定义: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颗粒搭配的比例情况 意义: 级配良好的砂,不同粒径颗粒搭配比例适当,其空隙率小,可使颗粒达到理想堆积状态,密实度高且总表面积小,综合考虑砂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应选择空隙率小(级配好)且尽可能粗的砂。可以节约水泥或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 ;颗粒级配的指标 : 级配区:? 国家标准GB/T14684—2001规定:对细度模数为3.7-1.6的普通砼用砂,根据600μm方孔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A4,划分为1区、2区、3区三个级配区。详见下表? 级配合格判定: 砂的实际级配全部在任一级配区规定范围内;除4.75mm和600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 级配的选择 : 宜优先选择级配在2区的砂;当采用1区砂时,应适当提高砂率;当采用3区砂时,应适当减小砂率。;方筛孔 ;砂子1、2、3 级配区曲线;4、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石子;;  卵石、碎石按技术要求分为Ⅰ、Ⅱ、Ⅲ类。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   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   要求的混凝土;   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混凝土。 ;(2)粗骨料的主要技术要求;卵石、碎石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和炉渣等有害物质。见下表 ;b、强度;压碎指标是将一定质量风干状态下9.50~19.0mm的颗粒装入标准圆模内,在压力机上按1kN/s速度均匀加荷至200kN并稳定,卸荷后用2.36mm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粉,称出筛余量。按下式计算:? ;项 目;c、针、片状含量;d、粗骨料的颗粒级配及最大粒径;粗骨料的颗粒级配;最大粒径:;5、混凝土的拌合及养护用水;第三节 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1、混凝土的和易性(工作性);(2)和易性的测定;测量坍落度值;b、维勃稠度法: 维勃稠度的测试方法是将混凝土拌合物按一定方法装入坍落度筒内,按一定方法捣实,装满刮平后,将坍落度筒垂直向上提起,把透明圆盘转到混凝土截头圆锥体顶面,开启振动台,同时计时,记录当圆盘底面布满水泥浆时所用时间,超过所读秒数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维勃稠度值。;测定T<10mm的干硬性砼的流动性。定义、方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