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midas-《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讲解内部版本.pptx

发布:2018-05-04约8.43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讲解——居红华修订内容归纳1234567JGJ120-2012 修订概况? 思考本次修订有哪些重要修改?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本次修订幅度很大?JGJ120-2012 修订概况 修订背景(1)JGJ120-99有较大缺陷:①没有对当时国内的基坑工程技术进行全面总结,一些重要的方法或工艺没有在该规范中体现出来;②体系不完善,有些工法不能独立使用,还要参考其它技术标准;③一些内容存在着较大争议,或说有一定缺陷。(2)规范发布后,恰逢国内工程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基坑技术日新月异,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及测试技术等取得非常大的进展,业内积累了更为丰富的工程经验。修订依据增加的新内容大多是由对该种技术熟悉的专家编写的,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同时一些重要的技术参数,做了一定的调研、研究及现场试验工作,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依据。JGJ120-2012 修订概况 修订主要内容1.调整和补充了支护结构的几种稳定性验算;2.调整了稳定性验算的表达式; 3.调整了选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规定; 4.强调了变形控制设计原则; 5.强调了地下水资源的保护; 6.新增了双排桩结构; 7.新增了支护与主体结构结合及逆作法; 8.新增了复合土钉墙; 9.新增了应急措施; 10.改进了不同施工工艺下锚杆粘结强度取值的有关规定; 11.改进了降水设计方法; 12.充实了内支撑结构设计; 13.充实了各种类型支护结构的构造与施工;14.充实了截水设计与施工;15.充实了地下水渗透稳定性验算;16.充实了基坑开挖; 17.引入了土钉墙土压力调整系数;18.取消了逆作拱墙。18条,归纳关键字:一、二、三、四、五一个取消、一个引入一个取消:取消了逆作拱墙;原因:工程实践少,理论尚不成熟,计算不能简化。一个引入:引入了土钉墙土压力调整系数解读:原规程设计土钉墙底部土钉会很长不一定合理,实际工程设计适当减短土钉墙底部土钉长度后,并没有出现土钉被拔出破坏的现象。计算不合理的问题主要原因为采用的朗肯土压力按线性分布是否合理。本次修订考虑了墙面上土压力会存在重分布的规律,对按朗肯公式计算的土压力线性分布进行了修正两个强调 和 两个改进1、两个强调:强调了变形控制设计原则和地下水资源的保护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解读:1)强调了变形控制设计原则。由于变形问题非常复杂,现有经验及理论均不成熟,所以规范提出了按变形控制设计原则。2)有些城市地下水资源紧缺,降水造成地下水大量流失、浪费,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在这些地方采用基坑降水不利于城市的综合发展。2)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少抽,不污染。两个强调 和 两个改进2、两个改进:1)不同施工工艺下锚杆粘结强度取值的有关规定:主要是一次注浆和二次注浆锚杆粘结强度取值不同的建议表(表4.7.4)。解读:新规程修订,从20多个地区共收集到500多根锚杆试验资料,对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进行了不同注浆工艺条件下锚杆抗拔承载力的专题研究。对原规程表4.4.3进行了修订和扩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相同土类的土性亦存在差异,施工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使用该表数值时应根据当地经验和不同的施工工艺合理使用。两个强调 和 两个改进2、两个改进:2)降水设计:由原来计算基坑中心点的降深调整为任一的降深。并提出了基坑地下水位降深的规定:(7.3.4)式中:si——基坑内任一点的地下水位降深(m); sd——基坑地下水位的设计降深(m)。解读:规程7.3.5~7.3.10给出了关于完整井的降水深度计算公式。附录E给出了基坑降水的总涌水量的计算公式,包括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均质含水层潜水非完整井、均质含水层承压完整井、均质含水层承压非完整井和均质含水层承压~潜水非完整井五种典型条件的计算公式。基坑降水的总涌水量,是将基坑视作一口大井按概化的大井法计算。两个强调 和 两个改进附录E 基坑涌水量计算潜水完整井涌水量估算群井大井均质化简化潜水非完整井承压水非完整井承压水完整井三个调整调整和补充了支护结构的几种稳定性验算支护结构的几种稳定性验算及部分稳定性验算表达式(针对支挡式结构、土钉墙、水泥土墙)调整部分稳定性验算表达式调整选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规定解读:1)120-99几乎只要求对整体稳定性进行验算,本次修订增加了抗隆起、抗滑移、抗渗流、抗倾覆、局部稳定等稳定性验算。2)调整了稳定性验算的表达式。本规程的修订,对岩土稳定性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问题恢复了传统的单一安全系数法。3)新规程对各章土压力、土的各种稳定性验算公式中涉及到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归纳并作出统一规定。三个调整1、支挡式结构1)悬臂式支挡结构嵌固深度应满足的稳定性要求与原规程不同解读:1)规程将嵌固深度计算改为验算,可供设计选择的嵌固深度范围增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