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一单元《春之声》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一单元《春之声》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一单元《春之声》教学设计涵盖以下内容:
1.教材章节:第一单元《春之声》
2.教学内容:
-学习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包括五线谱的结构、音符、休止符、拍号等;
-学习歌曲《春之声》的旋律和歌词;
-掌握歌曲的节奏、音高、音色等音乐元素;
-学习如何运用五线谱进行视唱练习;
-分析歌曲的结构和特点,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学习合唱技巧,进行集体合唱练习。
核心素养目标
1.音乐理解与鉴赏:培养学生对五线谱知识的理解,提升对音乐符号的识别与解读能力,以及音乐作品情感表达的鉴赏力。
2.音乐表现与实践:通过视唱和合唱练习,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提高集体协作能力和音乐实践技能。
3.音乐创造与创新: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五线谱的基础知识掌握。
2.歌曲《春之声》的旋律和节奏准确演唱。
难点:
1.五线谱中音符与休止符的正确识别和运用。
2.歌曲中的复杂节奏和音准控制。
解决办法:
1.通过互动教学,使用多媒体展示五线谱结构,以实例讲解音符和休止符的识别,加强学生记忆。
2.分步骤教授歌曲,先练习旋律,再结合歌词,逐步建立音准感。
3.对于复杂节奏,采用慢速视唱、分句练习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知和演唱能力。
4.运用合唱练习,让学生在集体中相互学习、纠正,提升音准和和谐度。
5.定期进行小测验和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音乐教室、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投影仪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五线谱教学软件、音乐鉴赏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合唱练习、视唱练习、互动讨论、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播放《春之声》的音乐片段,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春天的气息,询问他们对这首歌曲的初步印象。
-回顾旧知:简单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音乐知识,如五线谱的基本构成。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五线谱的结构,包括五条平行线和四个空格,以及音符、休止符的形状和意义。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春之声》的五线谱,指出音符和休止符的具体位置,解释拍号和节奏。
-互动探究: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歌曲旋律,尝试用五线谱表示,并讨论如何准确地表达节奏和音高。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春之声》的视唱练习,尝试准确唱出旋律。
-教师指导:教师在旁听学生的视唱,及时纠正音准和节奏错误,给予个别指导。
4.歌曲学习(约20分钟)
-讲解新知:分析《春之声》的歌词内容和情感,讲解歌曲的结构和特点。
-互动探究:学生跟随音乐老师学唱《春之声》,注意歌词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练习合唱,注意合唱的和谐和节奏的一致性。
5.总结反馈(约10分钟)
-学生展示: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合唱成果,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五线谱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聆听和欣赏音乐。
-反馈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视唱练习、五线谱的书写练习,以及创作一首简单的旋律。
6.课堂延伸(约5分钟)
-学生自由发挥:鼓励学生创作一段简单的旋律,并尝试用五线谱记录下来。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简单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知识点梳理
1.五线谱的基本结构:
-五条平行线和四个空格组成的五线谱。
-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谱表上的线和间分别代表不同的音高。
2.音符和休止符:
-音符的形状和所代表的时间值。
-休止符的形状和所代表的时间值。
-音符和休止符在五线谱中的正确书写和识别。
3.拍号和节奏:
-拍号的识别,如2/4拍、3/4拍、4/4拍等。
-节奏的概念,包括强弱规律和音符组合。
-节奏练习,如拍手、敲击乐器等。
4.歌曲分析:
-歌曲《春之声》的旋律线条和和声特点。
-歌曲的结构,包括前奏、主歌、副歌等部分。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风格特点。
5.视唱和听辨练习:
-音高和音准的识别。
-节奏的听辨和模仿。
-视唱练习,提高读谱和演唱能力。
6.合唱技巧:
-合唱中的声部协调和和谐。
-呼吸和发声技巧,如气息控制、共鸣等。
-合唱排练的方法和步骤。
7.音乐欣赏:
-如何欣赏和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音乐对情感和情绪的影响。
8.音乐创作:
-基本的音乐创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