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含答案).pdf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100分)
第一部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一项。
1.关于夏启获得君位有多种说法。研究下面材料,解读准确的有()
《孟子》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
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
《史记》
意焉。
夏后奠卣(“奠”是丧祭,“卣”为忧,指居丧),底灵因固,九德溥
《两中》
扬,两中乃入(“两中”天帝的两位使者圭中、祥中),格于有河
清华简
(“有河”政治中心区域)。三年,在日乙丑,两中又降,格于有夏。
①认同“夏启攻益自取”之说②“禅让”是对“篡夺”的粉饰
③蕴含对“尚贤”思想的宣扬④君权“天”授的传承合法性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董仲舒主张“恶之属尽为阴,善之属尽为阳。阳为德,阴为刑。刑反德而顺于德,亦权之类也”“是故
天以阴为权,以阳为经”“经用于盛,权用于末。以此见天之显经隐权,前德而后刑也”。这体现了
()
A.西汉秉承西周“敬天保民”思想B.邹衍阴阳五行学说成为主流
C.赓续春秋战国的儒家仁政思想D.两汉以来律令儒家化逐步深入
3.Deepseek对《资治通鉴》中相关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763名唐代科举进士中,有17%的
人具备实务能力,而同期世家子弟的胜任率则达到了34%。对于这些数据的合理解释包括()
①安史之乱造成的人才断层②门阀家学垄断仕途的升迁
③科举考试侧重于诗赋经义④及第后需吏部的选拔任命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4.列班·扫马的西行路线长达11200公里,被誉为“逆向的马可·波罗之旅”。他的出使在欧亚外交史上
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关于扫马访欧之行的推断合理的是()
①代表元朝皇帝与欧洲多国建立联系②展现了13世纪东西方交流的双向性
③可观察拜占庭帝国与罗马教廷的分裂④领教英法两国专制王权的强化与威严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下表展示了中国从汉朝到清朝各朝代的郡(府)、州、县的数量统计。通过观察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以下说法()
汉至清郡(府)、州、县数
汉隋唐宋元明清
郡(府)1031903033140309
州360254359193205
县1314125515571234112711381353
注:据《汉书》《旧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统计。
①自秦迄清,县是最具有稳定性的地方基层单位
②州作为行政区域的划分名称,在唐代首次出现
③最高层级的行政区由监察区、军区等转变而来
④县级以上政区,数量越划越多,辖区越划越小
A.①B.①②C.①③D.①④
6.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问题时提出:在众多问题中,最关键的是要关注并深入研究中国近代
历史进程中的根本性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所指的根本性问题应是()
A.如何应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