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1.2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教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docx
【核心素养】1.2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教案-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通过油膜法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其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估测油酸分子大小,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此外,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提升学生沟通协作与分享交流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经验,对油膜法有一定的认识。
2.学习兴趣:学生对实验操作具有浓厚兴趣,愿意动手实践;学习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和物理思维能力,能够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学习风格:学生喜欢通过实践操作来获取知识,倾向于直观、形象的学习方式。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对油膜厚度的控制可能存在困难,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在数据处理时,学生可能对油酸分子大小估算的方法和公式理解不深,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误差的分析和讨论感到困惑,需要引导他们如何合理分析实验误差。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实验用的玻璃板、油酸溶液、水槽、彩色笔、直尺、计算器。
2.课程平台:校园物理实验室管理系统。
3.信息化资源:教学PPT、实验操作视频、相关物理学术资料。
4.教学手段:小组讨论、实验演示、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水面上滴入一滴油后形成的油膜,来引起学生对油膜法实验的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油在水面上会扩散开来形成薄膜?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我简要介绍油膜法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2.理论知识讲解
-我将介绍分子动理论和油膜法实验的基本原理,包括油酸分子的结构、分子大小估算的方法等。
-使用PPT展示油膜法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理解实验的操作流程。
-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对于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提问。
3.实验准备
-我会组织学生分小组,每组分配实验所需的玻璃板、油酸溶液、水槽等实验材料。
-指导学生正确准备实验,包括清洗玻璃板、测量油酸溶液的体积等。
-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准备工作。
4.实验操作
-我会示范油膜法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如何将油酸滴在水面上、如何使用直尺测量油膜面积等。
-学生跟随我的示范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观察油膜的形成和扩散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的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5.数据记录与分析
-我会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油膜的面积、油酸溶液的体积等。
-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油酸分子的大小,并记录计算结果。
-我会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实验误差的可能来源,如油膜厚度的控制、测量工具的精度等。
6.结果讨论与总结
-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经验。
-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我会总结实验结果,强调油膜法实验在物理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实验中的不足之处。
7.拓展延伸
-我会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如“油膜法实验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思考并回答,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我会介绍一些与油膜法相关的科学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8.课堂小结
-我会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油膜法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学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我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9.课后作业布置
-我会布置一份作业,包括实验报告的撰写和相关的理论题目。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课堂学习内容完成作业,加深对油膜法实验的理解。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油膜法实验的基本原理,包括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能够准确描述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2.实验技能: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够熟练使用实验器材,掌握油膜的制备和测量技巧,提高了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3.数据处理:学生能够独立记录实验数据,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油酸分子的大小,并能够分析实验误差的来源和影响。
4.科学思维:学生在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