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学习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的.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深刻领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和主要内涵 彭敬湘 副校长 教 授 一、深刻领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 (一)从国际环境看,是在深刻变化的国 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 就机遇而言是三要四化一主题。 三要:即要和平要合作要发展。 “四化”即: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 信息化、文化多样化。 政治多极化 “不可逆转”。 经济全球化: 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投资全球 化、环境资源人口全球化、金融市 场全球化。 社会信息化: 当今世界无处不有信息,无人不享有 信息。 文化多样化: 东西文化平分秋色,各放异彩。 一个主题: 就是和平发展是主题。 就挑战而言是三多三争、四突出四利用与一压力 三多: 一是局部战争多;二是不稳定不确定的 因素多;三是非传统性安全问题多。 三争是: 单极与多极的斗争、西化与反西化的 斗争、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 四突出即:金融问题突出、能源资源问题突出、 粮食安全问题突出、贫富差距突出 755美元以下的为低收入国家,755-9265美元的为中收入国家,9266美元以上的为高收入国家。低收入的穷国占世界总人口的40%,他们的产值只占世界总产值的3.4%,高收入的富国占世界总人口的15%,但是,他们的产值占到了世界总产值的78%。 “四利用” 即利用“颜色革命”,利用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利用涉藏、涉疆、涉台、涉“法轮功”,利用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对我国进行抹黑、施 压和制裁。 “一压力” 即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 长期存在。 (二)从国内建设看,是落实小康社会建设 新要求的迫切需要。 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即经济上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政治上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文化上要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社会上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生态上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一是部分工人失业。 二是部分农民失地。 三是资源能源失衡。 四是环保失控。 五是经济结构失调。 六是重大事故失人心。 (三)从党的建设看,是全面推进党的建 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两大建设即: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 两大课题即: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课题,提 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课题。 三个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的问题。 一是 党的执政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的问题。 二是 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 与党的先进性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 完全符合的问题。 三是 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手段和创新能 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不完全适应 、不完全符合的问题。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完善和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003年8月底至9月初,胡锦涛第一次使用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 (二)科学发展观的完善 2003年10月,胡锦涛比较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第一次把过去“三位一体”的布局提升为四位一体的布局。 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 十六届六中全会用三个坚持,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地位。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第一个“是”是: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