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排产系统介绍.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智能排产系统介绍
原理:
根据企业生产资源(生产能力)情况,结合产品交货的先后顺序,充分合理地分配生产资源,将MRP计划倒排出的车间作业计划即工单(生产负荷)合理地安排在每个时间段(天)进行生产(日计划)。
排产对象包括有产品、部件、零件、毛坯、原材料等。
排产要素:
1、生产资源(生产能力:工作中心---设备、人员)
2、产品出厂的先后顺序(产品优先级、零部件优先级、工时权重)
3、车间作业计划(生产负荷)在制工单
4、日计划、分配表(结果)。
5、库存、采购计划(在途)
生产能力的定义:
生产能力的定义:
1、班次/天 、小时/班次
2、工作中心包含的设备
3、设备:设备数,设备效率
4、人数、人员效率
5、定额完成率:技术部门给出的工时定额是核算工资、标准成本等用的,不完全和加工零件时的稼动工时一样,一般工时定额都会比稼动工时大,定额完成率=工时/稼动工时,此数据也是经验估算数据。
6、并行作业数:工序一次排产的件数
7、最大投入数:当设备很多时,控制一次允许投入的设备数。
8、群体标志:有些工序是需要群体作业的,比如锻压工序、热处理工序等,人称为此工序或设备的主要因素。
通过这些参数就可以得到工序/设备的:日工作能力、单作业工作能力等能力数据
生产能力:设备能力替代定义
定义当某个设备能力不足时什么样的设备可以代用,能力代用比例。
产品交货优先顺序定义:三位字母组合来描述,结合产品交货期定义
工时权重:
由于同一产品在不同阶段加工熟练程度或不同的产品质量技术要求不同等因素,所以引入了工时权重概念,在不修改产品工时定额的情况下,调整参与智能排产时产品的工时值(工时定额*工时权重),使得同一产品会有不同的加工周期。
产品零部件优先级定义:
一个产品会有好多部件、零件,系统在保证产品优先级的前提条件下,可以提升某个部件的优先级,使其提早占用生产资源。
可以在某个施工号上单独提升,也可以在所有施工号上提升优先级。
产品分批量优先级定义:
一个产品下达的生产任务可能会比较大(比如支架产品,下达量可能会是150架),但给客户交货时会按照一定数量(50\50\50)来完成,因此要求计划部门在排优先级时,不同的数量安排在不同的优先级上,这样即使一个施工号的工单会在不同时间段占用不同的生产资源。
负荷:车间作业计划(MRP计划结果)
智能排产运算:最高优先级的先用库存,再用最接近完工的工单。一般可以一周或一月调整一次优先级,做一次库存在制的分配,并生成日执行计划。每天根据采购入库、领料、汇报等情况重新分配在制和库存信息。
智能排产运算:
1、要排产的最大优先级,可以不全排。
2、首序等待时间、车间内部工序间隔时间、跨车间工序间隔时间(小时)。
3、施工号(令号)在制是否交叉使用,预投性组织生产的肯定是要交叉使用的。完全按施工号组织生产的就不交叉使用。
4、利用在制的顺序: 有四种方式。
生产日计划:
不同的人获取不同的信息
1、调度 2、销售 3、供应 4、领导
日计划:----对于生产调度、计划
获取某个工作中心、某个设备、某个工序每天应加工零部件的数量等信息,以及是否下达有计划等信息。
日计划:----对于销售
获取某个产品按照现有的优先顺序企业能够交货的时间。
日计划:----对于供应(采购)
获取外购物料回厂的数量、时间和顺序等,以及是否下达有采购计划。
日计划:----对于领导决策
获取产品交货期、销售插单的可能性等信息。
车间计划完工日期调整:根据需要可以调整工期,个性调整。
车间具备开工的计划:进行考核
计划考核:预计完成日期/数量,计算机自动计算已完成数量和完成日期,得到计划的完成率。不同的优先级可以不同的考核标准。
智能排产先决条件:
工时定额、能力的准确度
合理的产品交货顺序
生产汇报及时准确:物流、信息流一致
库存准确性
计划考核:要想计算准确,所有的汇报必须严格按照计算机的进度要求去做,对完成率的做好控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