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测试题及答案.docx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30题)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体液性调节
B.自身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答案:D。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它可使系统的活动保持稳定,如血压、体温等的调节。体液性调节是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自身调节是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和体液调节的适应性反应;正反馈调节是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完成。
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分泌
C.神经冲动
D.动作电位
答案:D。解析:可兴奋细胞包括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它们兴奋时的共同特征是产生动作电位。收缩反应是肌细胞兴奋后的表现;分泌是腺细胞兴奋后的功能;神经冲动是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3.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刺激
D.阈值
答案:D。解析:阈值是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反之则越低。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静息电位是细胞未受刺激时的电位状态;刺激是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
4.红细胞悬浮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比容增大
B.红细胞比容减小
C.血浆白蛋白增多
D.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增多
答案:D。解析: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增多时,可使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导致红细胞彼此易于聚集形成缗钱状,使红细胞悬浮稳定性降低,血沉加快。红细胞比容大小主要影响血液的黏稠度;血浆白蛋白增多可使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增加。
5.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
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
C.前者只需血浆因子,后者还需组织因子
D.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还需外加因子
答案:C。解析:内源性凝血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启动因子是Ⅻ;外源性凝血是由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Ⅲ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二者均可在体内或体外发生,并非以血管内外区分,且外源性凝血的组织因子是体内组织细胞释放的,不是外加因子。
6.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
A.血液的重力作用
B.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C.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D.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
答案:C。解析:在心动周期中,心室舒张时室内压下降,当低于心房压时,心房内的血液快速流入心室,心室血液充盈主要依靠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血液的重力作用对心室充盈有一定帮助,但不是主要因素;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只在心室舒张末期使心室进一步充盈少量血液;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对心室充盈有影响,但也不是主要的充盈机制。
7.心输出量是指()
A.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
B.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C.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D.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
答案:B。解析: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是每搏输出量;心房主要起接纳和储存血液的作用,不是射血的主要部位;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但通常说的心输出量是指一侧心室的射血量。
8.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血液黏滞性
B.红细胞数
C.血管长度
D.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
答案:D。解析:小动脉和微动脉的口径变化对血流阻力影响最大,是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血管口径变小,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反之则外周阻力减小,血压降低。血液黏滞性、红细胞数和血管长度也会影响外周阻力,但不是主要因素。
9.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
B.脑桥
C.延髓
D.脊髓
答案:C。解析:延髓是呼吸的基本中枢,它可产生最基本的呼吸节律。脑桥有呼吸调整中枢,可使呼吸节律更完善;大脑皮层可对呼吸进行随意调节;脊髓是联系脑和呼吸肌的传导通路,本身不能产生呼吸节律。
10.肺通气的原动力是()
A.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B.肺的扩张和回缩
C.呼吸肌的舒缩活动
D.胸内压的变化
答案:C。解析:呼吸肌的舒缩活动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导致肺的扩张和回缩,进而造成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推动气体进出肺,所以呼吸肌的舒缩活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是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肺的扩张和回缩是呼吸肌舒缩的结果;胸内压的变化有助于肺的扩张和维持肺的正常形态。
11.消化力最强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答案:D。解析: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等,能对糖、脂肪和蛋白质进行全面而彻底的消化,是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