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上 9静止的生命--- 外国静物画 教案.docx
苏少版七上9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苏少版七上9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教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苏少版七年级上册《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1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分析、理解和创造能力,通过欣赏外国静物画,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艺术表现力,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美术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绘画技巧和色彩知识。
-学生对静物画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静物画作品。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绘画和艺术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愿意尝试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方法。
-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能够通过观察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偏好直观的视觉学习,喜欢通过观察实物或图像来获取信息。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在理解外国静物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上遇到困难。
-在分析静物画的构图、色彩和光影处理方面,学生可能会感到复杂和难以把握。
-学生可能在创作自己的静物画时,遇到如何表达个人情感和创意的挑战。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案例研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静物画的特点和技巧。
2.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本中的静物画作品,并尝试自己创作静物画,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3.教学媒体:利用多媒体展示外国静物画作品,同时使用实物静物作为教学辅助,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一张外国静物画作品,询问学生:“你们认为这幅画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画中的物体、色彩和构图,激发学生对静物画的兴趣。
-简要介绍静物画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为进入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授(15分钟)
-讲解静物画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静物画作品,让学生了解静物画的演变。
-分析静物画中的构图技巧,如物体的摆放、空间关系、光影处理等。
-介绍静物画中的色彩运用,包括色彩的搭配、冷暖对比等。
3.实践活动(15分钟)
-分组进行静物画创作,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水果、花卉等,进行观察和创作。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构图和色彩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三个方面:
-静物画中的物体摆放和空间关系对作品的影响。
-色彩搭配在静物画中的作用。
-如何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
5.总结回顾(5分钟)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静物画的要点。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如构图、色彩和情感表达。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静物,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静物画的历史发展:介绍静物画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画家及其作品,如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维梅尔、哈尔斯等人的静物画作品。
-静物画的技法分析:探讨静物画中使用的不同绘画技法,如油画、水彩、素描等,以及这些技法在表现物体质感、光影效果方面的特点。
-静物画与生活的关系:分析静物画如何反映生活、表达情感,以及画家如何通过静物画传达个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静物画的审美价值:讨论静物画在艺术史中的地位,以及它对后世艺术发展的影响,如印象派、现代派等艺术流派对静物画的借鉴和发展。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亲身体验静物画的魅力,观察不同画家的作品风格和技法特点。
-推荐学生阅读艺术史书籍和画册,深入了解静物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提高艺术素养。
-建议学生尝试自己创作静物画,通过实践加深对静物画技法的理解,同时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静物,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观察物体,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元素。
-提议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如结合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知识,深入理解静物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建议学生参加艺术相关的社团活动,与其他对艺术感兴趣的同学交流学习,共同提高艺术鉴赏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评估学生对静物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