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ACM 1289-2019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docx
医鸡
火
火
团体标准
T/CACM1289—2019代替ZYYXH/T294—2012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Clinicalguidelines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ophthalmologyinTCM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
2019-01-30发布2020-01-01实施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39
T/CACM1289—2019
前言
本指南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指南代替了ZYYXH/T294—2012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与ZYYXH/T294—2012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定义”(见2,2012年版的2);
——增加了“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分期”(见2,2012年版的2);
——修改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中医疾病范畴”(见2,2012年版的2);
——增加了“诊断中其他检查”(见3.1.4,2012年版的3.1.4);
——修改了“鉴别诊断中恶性青光眼”(见3.2.4,2012年版的3.2.4);
——修改了“治疗原则”(见5.1,2012年版的5.1);
——增加了“中成药”(见5.3,2012年版的5.3);
——修改了“针灸疗法适用范围”(见5.4,2012年版的5.4);
——增加了“针灸疗法的常用穴位”(见5.4,2012年版的5.4);。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日友好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绵阳市中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安康市中医医院、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郑燕林、周绿绿。
本指南于2012年8月首次发布,2019年1月第一次修订。
40
T/CACM1289—2019
引言
青光眼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第一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angerclo-sureglaucoma,PACG)通常会导致严重的视野缺失、视力损害,甚至失明。未来10年,其在亚洲高龄人群中的发病人数将显著增加。中医学治疗青光眼有悠久的历史。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12年8月发布了第一版中医眼科诊疗规范,其中也包含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而今,为进一步强化规范,2014年12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承担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修订”工作如期开展。
本项目针对PACG进行中医诊疗规范化,使PACG在中医诊断治疗方面得到规范。本指南修订的文献研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收集和评价古代及现代文献,收集指南相关的研究成果,按照指南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中,调查问卷参照德尔菲法进行专家调查。同时,此次修订工作开展了同行一致性评价及质量方法学评价,避免了指南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地域差别造成的阻碍,保证了指南的规范性、科学性及可行性。为预防青光眼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因PACG致盲加重的家庭、社会负担而努力,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做出贡献。
T/CACM1289—2019
41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1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中医诊疗可参考本指南。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angleclosureglaucoma,PACG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原发性房角关闭所导致的急性或慢性眼压升高,伴有或不伴有青光眼性视盘改变和视野损害,以眼胀痛、头痛、视力下降、眼压升高为特征的疾病。1]分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临床前期、先兆期、急性期、缓解期、慢性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早期、进展期、晚期。完全失明的患眼为绝对期。
本病根据其不同发病期的临床特点归属于中医“绿风内障”“黑风内障”“黄风内障”等病症范畴。
3诊断
3.1诊断要点
3.1.1病史
部分患者可有家族史,或可有视物模糊、虹视、眼眶疼痛、眉弓疼痛、眼红眼胀等病史。
3.1.2临床症状
本病发作有急有缓,以头痛眼胀、视物模糊甚至失明、恶心呕吐、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