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发布:2025-04-09约4.69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进行教学,主要包括诗歌的朗读、背诵、理解与赏析。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将结合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学过的诗歌知识,如诗歌的构成、韵律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同时,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体会不同诗人、不同背景下的诗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准确朗读、背诵经典诗歌,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4.培养学生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诗歌,对诗歌的基本构成有一定的了解,如诗句的格式、韵律等。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基本的文学词汇有所认识,如“思念”、“佳节”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对诗歌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模仿和朗读,善于通过声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学生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上,他们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听觉学习,通过反复朗读来记忆和理解诗歌;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偏向视觉学习,通过观察诗歌的字词和结构来理解其内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对生僻字词的理解困难,以及如何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此外,由于诗歌的语言较为凝练,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背景故事。针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深入理解诗歌,如结合图片、故事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包括《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原文和注释。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描绘重阳节习俗的图片,以及与诗中提到的山东兄弟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教学视频:选取与诗歌主题相关的短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4.教室布置:设置阅读角,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并准备黑板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内容和学习要点。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重阳节吗?你们有没有过过重阳节?”

展示一些关于重阳节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重阳节的氛围。

简短介绍重阳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为接下来的诗歌学习打下基础。

2.诗歌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韵律。

过程:

讲解诗歌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如诗句、韵律、意象等。

详细介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组成部分,如诗题、作者、诗句等。

3.诗歌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背景、特点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如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等。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对个人情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体现诗歌精神。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诗歌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重阳节的习俗”、“诗歌中的意象”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诗歌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诗歌在表达情感、传承文化等方面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诗歌。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和欣赏更多的诗歌之美。

学生学习效果

1.诗歌理解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背诵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诗歌的基本表达技巧,如借景抒情、托物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