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塑料-注塑缺陷成因讲解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moldflow精确求解- 3D Flow分析 常常可观察到对称产品的不平衡流动 主要由剪切热诱导发生 The runner system shows that warmer, low-viscosity material (yellow and red) follows the inside wall when the melt splits at an intersection. 靠近外壁部分的塑料剪切生热较多,所以温度比中心层反而高 -*- 不平衡性依赖于注射速率 放慢注射速率,冷却效应引起流动的不平衡 moldflow精确求解- 3D Flow分析 2007年4月13日在江苏省常州市的锦江国际大酒店举办的富强鑫2007年汽车零组件产业市场技术研讨会中科盛科技(股)的蔡铭宏协理作”汽车零组件注塑成型流道平衡设计”报告时传阅的样品。 熔胶翻转技术消除不平衡流动 -*- 螺丝柱背面流痕 螺丝柱背面流痕 原因:销伸出太长时,流动通道变窄,料流容易产生紊乱;此外,熔体被销分开再汇合,再流动下游形成熔接线。 缺陷图片 螺钉柱表面有熔接线 动画图片要用全屏显示才能看到 -*- 模流分析显示:螺钉柱型芯高度高出凸模表面时,容易在型芯处形成熔接线,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 建议把BOSS柱型芯头部做成圆弧R0.5过渡,并且与火山口高度平齐,可以消除熔接线,见下图 -*- 或者可以再螺钉柱位置加胶1mm,也能消除熔接线和表面缩痕,见上面右图 -*- 案例 时间:2009-6月29日 地点:xx注塑厂 材料:PC+ GF10% 注塑机:海太HTL1680-F5 模具状况 :两板模,侧浇口,1+1穴 试模背景:客户反映金发材料生产时浇口和零件表面有黑色条纹 -*- 零件形状 缺陷状况 原始成型参数 -*- 压力(bar) 速度(%) 位置(mm) 压力(bar) 速度(%) 时间(s) 射出一段 120 80 120 保压一段 70 50 1 射出二段 115 75 60 保压二段 把注射机射座后退,从射嘴中空射出来的原料表面很白,没有黄文黑纹和分解变色的情况,说明材料在螺杆里是正常的,没有分解变色。那么为什么在模具中的零件就会出现黄纹黑纹呢? 原因分析 -*- 由于原先的注射工艺中射出一段的速度太快,造成射嘴孔中剪切速率过大,材料降解变色,于是注射进入型腔中后在零件表面留下黑纹。在试模现场把注射一段的速度降低为25%,马上就看到主流道上的黑纹消失了,但是零件内表面还有少许黑纹,如下图 经过分析认为黑纹是该处筋位困气造成的烧焦,于是改变注射一段的螺杆位置从120改成100,让塑料慢速通过该处的筋,避免困气,于是黑纹完全消失 改进的工艺参数 -*- 实际的注射终点是61,所以射胶三段实际没有用到 OK的零件 (2)MOLDFLOW的应用和重要性 -*- 产品结构是否合理? 怎样确定合理的浇口位置? 最佳的浇口位置在哪里? 预测熔接痕位置? 模具型腔是否能充满? 产品是否能够很好的保压? 产品的流道尺寸是否最优化? 冷却水路设计是否合理? 产品表面是否出现收缩痕?位置及深度? 产品的变形趋势? 产品的尺寸公差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 气体的穿透路径及厚度? 模具的镶件在成型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这些都可以通过MOLDFLOW分析来提前预测,减少设计失败可能性,减少试模次数,拓宽模具成型窗口 设计不合理的部位 * 排气槽根本就没有与型腔连通,所以排气槽形同虚设,照样会导致排气不良、困气、烧焦等缺陷 这些地方的排气槽由于模具使用较久,排气槽已经被模具压塌变形,原来的深度有0.03,现在几乎连0.01都没有了,再加上黄油堵塞,排气槽根本就不起作用了 貌似开了排气槽,其实排气仍然不良的案例 -*- 排气良好的模具 上图是一个液晶电视的前框模具,排气槽开设得很好,制件全周长设排气,并且内侧和外侧都开设了排气槽。较好的模具设计使得后续的注塑成型工艺窗口很宽,调机很方便。 内侧和外侧都开设了排气槽,而且很密集 目前做得较好的模具都在分型面上采用全周长排气,排气槽很密集。排气槽的开设有助于气体顺利排出,防止困气或者烧焦。 0.04——0.05mm深 0.5——1mm深 推荐的滑块排气槽结构图 3mm -*- 排气镶件结构图 间隙0.04 (可根据不通材料调整间隙) 底部开槽宽X深=10X1mm 钻孔Ф5通到动模板外面与大气联通 铜塞 销钉 螺钉M4 长X宽X高=50X40X30 排气镶件结构图 0.04mm 排气间隙 0.5mm深 底部开槽 宽X深=10X1mm 5 Ф3销钉孔 倒角C0.5 50mm 15 -*- 案例6:22寸显示器后壳,熔接线位置做排气镶件后,可以很好地消除熔接线 2个浇口 中间位置本来应该有熔接线的,但是因
显示全部